華倜:一百歲

籍貫:蘇州

部別:空軍軍官學校十九期生

官階:空軍中尉

華倜教授市安徽工業大學化工系創辦人。

華教授原籍蘇州,幼年時因母親去世,被外婆指定過繼給了大舅,而從周改姓華,取單字“倜”爲名,以示不忘周家人。過繼後,原來表兄弟姐妹成了兄弟姐妹。

1940年,他時年20歲。自蘇州桃塢中學畢業,從淪陷區前往大西南考上西遷至貴州湄潭浙江大學化工系。三年半後,臨近畢業時卻因桀驁不馴個性退學,在一家植物油料廠當技術員。

彼時中國是貧油國,原油出產很少,燃料油基本上在戰前就依賴進口。全面抗戰爆發後,鬼子封鎖中國沿海港口,大宗洋油進口一時斷絕,只能依靠幾條國際生命線來輸入有限油料。因運力低下,汽油顯得彌足珍貴。一時間,煤炭車、木炭車、桐油車、酒精車,紛紛上路。

民間可以這麼做,軍隊卻不可以,當時國軍戰鬥序列中還有少量坦克、裝甲車、飛機,這些都是使用高標號汽油才能發揮性能的技術裝備。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卻不知還有另一個版本:“一滴汽油一滴血”當時提倡使用一切可能的動植物油料來轉制汽油,各種油料提煉廠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華老在這種情況下到植物油料廠。他發現當地人不喫豬板油,都將其丟棄,便查找德文資料,成功地試製出代用汽油,而後又利用當時產量較大桐油轉製出汽油。後來,因爲幫助廠內工人爭取權益,觸動廠方底線,被視爲危險分子開除……

華老說:“失業後,總還是要喫飯的。”在街上到處找工作時候,看到蔣經國在江西贛州開辦的贛南訓練班招生,便報名考取。未及成行,又在街上看到留美空軍辦事處招生簡章,遂又報名投考,順利過關,成爲同一批300多報名中的唯一過關者,正式成爲空軍官校第19期學員。

在中國抗戰初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道奉行所謂“中立”政策,即不向交戰國雙方出售軍火。但又向兩方出售生產軍火原材料。相比之下,農業國中國成了這種政策犧牲品,匱乏資源工業大國倭國卻如虎添翼一般。彼時兩國工業產值懸殊,中國鋼產量僅爲倭國1%左右。後來隨着鬼子侵華力度加大,美國在華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美倭關係急轉直下,爲了其自身利益,美國開始比較積極地支持中國抗戰。對中國空軍提供支援,訓練飛行員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當時中國空軍經過慘烈消耗後,人員、裝備再次面臨消耗殆盡窘境,亟待補充。本土成熟機場和航校訓練設施不斷損失,訓練空間也日益被壓縮。故從空軍官校第12期起,中國開始向美國本土派遣留學生,開始了完整嚴格美式訓練。

華老入選赴美訓練200人名單,隨隊到昆明巫家壩機場集中。空軍官校學員是精銳中的精銳,被送往遙遠英屬印度西部拉合爾(現歸屬巴基斯坦)參加初級飛行訓練,在這裏要使用雙翼PT-17“西點軍校生”式初級教練機完成爲期40個小時初級訓練。

在受訓時一件意外事情導致了華老被降級。他一位湖南籍同學愛打抱不平,在街上看到英國軍官不把殖民地當地人當人而肆意欺辱時,心生不忿,出手痛毆英國軍官。事後英軍前來交涉,礙於盟友“友誼”等原因,這位同學先被教官打一頓後,再被開除學籍遣送回國。華老認爲事出有因,處罰過重,便仗義直言了幾句。結果被認爲頂撞上司,遂被降級至第20期,以示懲戒。就這樣華老在拉合爾完成了兩次,共計80個小時初級訓練。初訓結束後,初訓隊淘汰60人,其餘人坐火車到印度西海岸孟買轉乘輪船,前往美國受訓。

到美國後,他們還需要從初級訓練重新開始,重頭再來一遍……據說,這一切都是曾經擔任飛虎隊陳納德將軍安排。在1941年底第一批中國飛行員赴美受訓之前,美國國內的種族歧視異常嚴重,華人等亞裔人種地位不如拉美裔,甚至連非裔黑人都不如。陳納德爲改變美國人,尤其是爲改變美國軍人對中國人的看法,使用了計策。讓所有飛行員在赴美之前完成初級訓練,然後祕而不宣,待學員赴美后重新開始訓練。一時間,美軍各基地均驚呼:“來了一批天才飛行學員。”、“中國人是飛行天才。”由此,赴美受訓學員獲得美國社會廣泛好評,連帶着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

在爲期35周課程中,中國學員首先要接受英文、體能、搏擊、射擊、偵察等訓練,之後才能開始學習初級飛行,初級飛行完成之後,經過考試成績優異者進入了中級飛行訓練,中級訓練結束後再取得優勝者得以進入高級飛行,直到此時才能分組。成績最好,反應最敏捷被分至驅逐組。次一等,駕駛轟炸機,餘下的駕駛運輸機。華老被分至驅逐組,駕駛戰鬥機。

一系列受訓後都有相應考覈,包括模擬實戰考覈,華老每次都是優秀。當時恰逢聯合國成立,各國商議要安排一系列開幕式上慶祝活動,其中一項就是飛行表演。中國有400名學員在美。華老在選拔中一路過關斬將,直到最後一關。

隨後,華老選拔爲聯合國成立大會上做飛行表演飛行員之一。可惜,華老沒能趕上聯合國成立大會,也沒有趕上在空中打擊日軍機會。在他們畢業前夕,日本投降了……

從國內去接他們的一名中校政戰官對他們訓話,告誡他們不要因爲鬼子投降而有所懈怠,仍要保持高昂鬥志,準備回國參加“剿共”。華老十分反感,開始找理由泡病號。按當時美軍規定,連續7天不能飛行,需要重新體檢評估其狀態。華老幹脆向同情他美軍軍醫和盤托出他不想打內戰想法,在軍醫幫助下,華老獲得不適宜飛行體檢報告。從此,華老告別飛行。

回國後,因“身體不適宜”飛行,便被分配在四川樂山機場塔臺,做空中管制。彼時中國雖尚沉浸在勝利喜悅中,但內戰陰霾也已越來越重了,光復區又在上演一幕幕接收貪腐鬧劇。正在苦悶中,華老在重慶通過關係接觸到來和談的延安代表團某位負責人,負責人得知華老在美國學飛行歸來又脫離現役,當即邀請華老參加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華老欣然同意,隨後開始按照負責人交代的路線向東北航校繞路迂迴到達。他本打算先去南京找同學蹭機到北平,再轉去東北,因故未成。便從南京到上海,打算搭乘海輪前往蘇軍控制的大連中轉。

他到上海大場機場投奔同學蹭喫蹭住,被同學問及打算時,華老如實相告。開轟炸機的同學如臨大敵,將華老捆起來:“你居然要去投共?那將來國共開戰,我們同學之間豈不是要在天上刀兵相向?況且你飛行技術還這麼好。這要是在天上遇到你,豈不是坐等被你擊落?”任憑華老如何解釋只是去當教官,同學一概不聽,始終認爲他投共後不管幹啥,將來對他們都是巨大威脅,更不想有手足相殘那一天。同學威脅他放棄這個念頭,否則將其捆送至戴笠處。華老只得放棄原來計劃,在按照同學要求的一番賭咒發誓後,才被同學鬆綁。後在杭州找了一份中學老師工作,從此開始輾轉各地的教書生涯。除杭州外,還先後到浙江安吉、四川重慶、山西太原、安徽蕪湖等地任教。

在重慶教書時,恰逢山西方面來渝大量招聘各類老師,待遇優渥,華老便應聘至太原,開始在太原工學院教書。在這裏華老結婚了,夫人是他表妹同學兼閨蜜,兩人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相互扶持榮辱與共的生活。華老夫人畢業於教會學校,學習產科護理專業。

因爲江浙人無法適應北方生活,幾年後華老攜全家轉至位於安徽蕪湖安師大。可是剛安穩沒多久,第二年開始批右……之後多經劫難。

文革時他們被安排下鄉管制勞動,全家來到宣城涇縣農村。偏僻農村受政治波及程度小,村裏大隊書記非但沒有刁難華老,反而因爲敬重讀書人,給他安排輕活,讓華老在村裏學校給孩子們上課。華老夫人則幫附近十里八村產婦接生,兩口子深得當地人敬重,華老說這是他最愜意的一段生活。文革末期,華老得以調回重返師大。未幾,又被調動至剛剛升級馬鞍山鋼鐵學院(現安徽工業大學)任教,直至九十年代初退休。

華老出身大戶人家,家族成員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只是在那樣一個動盪時代裏,不可避免都被捲入時代的洪流。1937年南京城破前夕,養父也就是大舅舅在津浦路蚌埠站任站長,因鬼子空襲殉職。小舅舅供職于軍委會軍令部第二廳,官至中校,專司偵聽破譯鬼子密碼,曾參與過數次重大行動。小舅舅女兒於解放戰爭時期參加解放軍,建國後轉隸基建工程兵。妹夫是1938年入伍359旅老八路,曾是遼瀋戰役中黑山阻擊戰陣地主官,帶着二百餘人加強連死守陣地,完成任務後,全連倖存9人。不同道路,不同遭遇,對比反差讓人唏噓不已。

生活動盪令華老和親友斷了聯繫,在長達五十九年時間裏再無音訊,政治陰霾煙消雲散後,華老外甥女在網上搜索尋找舅舅名字,她搜到前年由本地誌願者組織(啓明心心理諮詢中心員工)發佈探訪華老帖子。

於是發帖十五個月後,我接到了華老外甥女的尋親電話,這讓我驚詫萬分。之前曾經聽華老說過家裏事,知道他妹妹的事情,也知道兩家人斷掉聯繫已久,萬萬沒想到啓明心員工發的帖子能幫助華老和家人重新聯繫上。

接電話那天是臘月二十八,第二天我立即前往華老家報喜,結果撲空……年三十的上午終於見到了華老,華老也十分驚奇,沒想到還能和妹妹聯繫上。經過電話聯繫,約定年後由華老外甥女先來探望舅舅,再行安排兩位老人相見。回到家後我纔想起來爲啥不視頻呢……下午又趕至華老家,用微信開始了視頻。除夕,失散多年兄妹終於可以提前相見。當聽到那句熟悉蘇州口音:“大阿哥,我是彩英啊!”,華老很開心:“我終於看到你了。嗯,像個90歲老太太!”此情此景和我想象中不一樣,老爺子是用一種調侃口氣在和妹妹聊天,沒有悲慼和感慨。

通話後兩個月後,華老外甥女來看望舅舅。看到他們家人重聚,志願者感到由衷地高興,願更多失散家庭可以早日重聚。2019年5月19日,是華老百歲壽辰慶典。在這裏祝願這位赤心爲國老人福如山巒連綿不絕,壽比大海奔流永遠!

本文作者:裴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