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里的村庄、现代穴居人群,你会想到什么?是衣不蔽体、围着动物皮毛的原始人群?是与世隔绝的野蛮还是原始的另类?

带你去触摸他们的生活!你才会发现,洞中丝毫看不到神秘诡奇的意象和风俗,这里的住民还每天听国内外新闻,信息灵通。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洞里看天

峰岩洞是石旮旯中的一个岩洞村落,偌大的村庄坐落在岩洞之中,是天方夜谭?不,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上有无类似的景象?不甚了解。而在当代的中国,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了。令人惊异的是,峰岩洞竟全是汉族。通常认为比少数民族开化先进的汉族,居然远远不如附近的彝族和苗族,20世纪90年代尚居于岩洞中,这就更使峰岩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峰岩洞村位于文山州广南县境内,属于南屏镇(原名马街)安王办事处,距广南县城约120公里。峰岩洞坐落在一个山坳的山腰之上,周围是石头山坡,其间残留着收获后的包谷秆。从远处眺望,峰岩洞像巨大的张开的鱼嘴。洞上方有一片断壁,估计是上部山体崩塌之后才形成开敞的洞口。山坳是寂静的,洞口也呈现出一派苍凉冷寂的景象。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大概谁也想象不到那洞中会有另外一个世界。

到了洞口,但见一坪宽敞的凹地。凹坑中有一很大的石砌蓄水池。水池上方,面向洞口横列着几座大石墓,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风水意蕴。坟墓上面有几株高大的古树,树后现出满缀着钟乳石的穹形洞顶。洞顶和倒悬的钟乳石多呈黑色,不用说,那是火烟长期作用的结果。然而此时仍然看不见村落,只是古树下石坎上露出了一角屋顶,还有在洞外水池的左前方坐落着一幢孤零零的房屋,绕过水池,这才突然听到人、马、鸡、猪的一片嘈杂之声。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与此同时,一个极为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在低陷的洞内,拥挤着一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房屋。屋顶上堆满了金黄、紫红、玉白的包谷,吊挂着一串串草烟、辣椒和腌肉,更有那大大小小、形形色

色的囤、箩、筐、箕等,在千奇百态的钟乳石之下,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美妙无比的图画。走进偏僻的石旮旯,来到这荒凉的山坳,在一个看似完全死寂的岩洞中,竟然深藏着一个拥有56户人家287人的庞大聚落,着实使人感到强烈的震撼。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洞中房屋——“同进一道门,共用一片瓦”

峰岩洞大致坐东朝西。洞内最宽处约125米,洞口至洞底最深处约100米,洞内面积大约7500平方米,相当于11亩左右。洞口海拔1250米,洞底海拔1130米,落差约120米。

据1992年统计,峰岩洞共有56户人家。其中3户住于洞外,53户住于洞内。目前洞内房屋共有33幢,一家人家单独居住的有17幢,两家合住的有10幢,三家合住的有5幢,还有一幢一半为家居一半是小学校舍,此外有一户7口之家仅住着一间房屋。

若以建筑材料分类,洞中房屋可分为篾笆墙房和夯土墙房两类。篾笆墙房是较早的房屋,最早的篾笆墙房也叫丫丫房,即挖洞埋柱搭上横梁围以篾笆的简陋房屋。后来,梁柱结构虽然改为榫头连接,但墙壁仍以细树条或竹片编制,以灶灰拌牛粪糊抹。由于洞内较洞外温暖,这种房屋冬天也不会令人感到寒冷,夏天则比较凉爽,而且利于火烟排出屋外。夯土墙房大约出现于70多年前,也叫墙房子。从保暖御寒方面看,墙房子当然要比篾笆墙房墙。

峰岩洞房屋样式别具一格,绝大部分为3洞一层式。中间为堂屋,中堂供奉着祖先、灶君等牌位,侧面大都置一木床供客人住宿。左右两间是厢房。如果是分家后的兄弟两家合住,那么各家使用一间厢房,各起炉灶,堂屋则共同使用。堂屋和厢房后面留出一定面积作为卧室。很多卧室是吊角楼,有木梯通到楼下猪圈,猪圈亦是大小便的地方。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没有屋顶的房子

除了靠近洞口的一幢房屋部分覆盖瓦片之外,其余皆无房顶,这是因为在洞内无雨水浇淋之虑。屋上以细树条和箭竹编排铺垫,既作晒场亦作仓库。粮食、腌肉、干菜、草烟

、草秆、饲料、竹器、陶器或堆或晒或吊或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洞中还有牛圈、骡马圈、猪圈、鸡圈,或依房屋吊脚而建,或依山岩而筑,或利用天然石洞,显得十分热闹和拥挤。

峰岩洞地上有人畜,顶上还有岩燕。钟乳石的缝隙之中,是岩燕筑巢的理想场所,每年春夏两季到此客居。岩燕来时,漫洞飞舞,叫声噪耳,燕粪如雨,人们颇感不宁。然而岩燕以蚊虫为食,可谓益鸟;而且燕巢常常从洞顶脱落,那可是绝好的滋补物品,用它煮稀饭给身体瘦弱的孩子吃,效果十分显著。当岩燕最盛之时,孩子们还常常手持木棍击打燕群,据说一个上午可猎获七八只,烹食其肉香嫩无比。

礼教民风

没有到过峰岩洞村的人们可能会想,这是与世隔绝、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其实峰岩洞信息灵通,教化甚高,与原始二字风牛马不相及。

峰岩洞南北有南屏镇和董堡两个集市,虽然相距甚远,但人们视步行为家常便饭,每逢集日都有不少村民前往赶集。不少人还常去广南县城和文山城,甚至到过昆明和广西。而且,诸如收音机之类的现代用品洞中亦不稀罕。每当清晨,收音机播放新闻的标准国语与鸡鸣猪哼推磨舂碓之声相互交织,在洞中杂然回荡,使人感到从未体味过的新鲜。

村民的生活用具

峰岩洞人待人亲切。见到来客,不论认识与否,都会说:“来了咯?”“哪天来?”生人从家门前经过便招呼,年长男女称大爹、大妈,中青年男女叫叔叔、娘娘,

显得十分亲切而有礼教。客人进家,主人立刻让坐,传烟倒茶;待客吃饭,或杀鸡或煮油炸肉和火腿;吃饭先敬酒,鸡头鸡脚也敬客人。留客住宿,主妇给客人倒水洗脸洗脚,洗完又抢着倒洗脚水。

全村尊老爱幼,互谅互让,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亲如一家。

峰岩洞人崇尚教育,其教育和文化水平超出了安王办事处其他村寨。峰岩洞现在有一所小学,设一、二年级,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至今村里已出了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的还在广南县城甚至州府文山工作。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探秘中国现代最后一处山顶洞人

洞村渊源

据《广南县志》介绍,溶洞里的人家最初是在清朝末年为躲避战乱逃到这里安居,现在已繁衍了九代,50余户人家,近300口人。

另据民间传说,迁徙起初是为了逃避不堪重负的苛税杂役,后来在黔、滇等地种植大烟发了迹,引得当地土豪兵匪掠财夺命,于是逃匿于深山洞穴之中隐居。那时,洞口周围方圆百十里古木参天,藤蔓蔽日,外人很难发现。后来又先后接纳同是逃命至此的周姓、何姓等穷苦人家。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里划为南屏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洞中和睦生活着李、周、徐、何、唐、任等6大姓共283人,均为汉族。洞中有正规的村民委员会,家家户户还有政府统一制发的门牌号码。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