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 陸峯博士

發展電子政務是政府適應信息社會變革、推進履職手段變革和創新的重要抓手,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決定了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等履職能力。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重要重要途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從上世紀90年“三金”工程啓動,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電子政務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前(1996年之前)

關鍵詞:三金工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着各級各類國家機構信息中心的建立與發展,隸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政府信息技術人才隊伍逐步形成。1983年,原國家計委成立信息管理辦公室,負責國家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和建設,以及相關總體方案、法律法規和標準化的研究工作。1986年國務院批准建設國家經濟信息系統並組建國家經濟信息中心。1987年1月24日,原國家計委所屬的計算中心、預測中心和信息管理辦公室合併,組建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全面負責國家信息系統規劃與建設工作。與此同時,中央其他政府部門也開始開展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此後,各級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相繼建立信息中心。1988年1月22日,國家經濟信息中心更名爲國家信息中心。

1993年,成立了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爲主席,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全國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的成立,加強了信息化工作的統一領導,確立了推進信息化工程實施、以信息化帶動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次年,國家信息化專家組成立,專家組作爲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決策參謀機構,爲建設國家信息化體系,推動國家信息化進程提出了許多重要建議。

技術應用發展情況

這一時期,電子政務建設進展最大標誌是我國啓動了金卡、金橋、金關工程建設。繼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之後,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熱潮,爲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正式啓動了金卡、金橋、金關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開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序幕。金橋工程目標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並與國務院各部委專用網連接的國家共用經濟信息網。金關工程是對國家外貿企業的信息系統實聯網,推廣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實行無紙貿易的外貿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則是以推廣使用“信息卡”和“現金卡”爲目標的貨幣電子化工程。

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時期(1996年-1999年)

關鍵詞:政府上網工程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1996年1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20多個部委組成,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組長,領導小組是國務院負責全國信息化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原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辦公室改爲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是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承擔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此後,在全國絕大部分省區市、部委局辦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國家信息化的定義和國家信息化體系六要素,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提出了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導方針。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是國家適應信息化發展形勢的需求,根據我國政府機構特殊的組織形勢需要,設立的跨部門的信息化工作協調小組,表明了國家對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爲跨部門信息化協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新途徑,開闢了國家信息化工作的新篇章。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信息產業部,撤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工作改由信息產業部承擔。撤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是國務院根據機構改革精簡編制需要而作出的重大的決定,工作改由專業的信息產業部承擔,一方面加強了信息化推進工作的專業性,另一方面由於信息產業部是一個行業主管部門,不具備跨部門議事協調的能力,因此弱化了跨部門的信息化推進工作。

技術應用發展情況

這一時期,國家啓動了政府上網工程,該工程中國郵電電信總局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聯合策劃發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局作爲支持落實單位,聯合信息產業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軟硬件廠商、新聞媒體),推動我國各級政府各部門在163/169網上建立正式站點並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務的應用項目,構建我國的電子政府,目標是爭取在2000年實現80%的中國各級政府、各部門在網絡上建有正式站點,並提供信息服務和便民服務,爲構建一個高效率的電子化政府,最終實現我國網絡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實際上,在“政府上網工程”啓動之前,我國各級政府各部門中已有許多網上先行者了,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管理處統計,國內登記註冊的各級政府、各部門域名已有800多個,其中已經投入使用的有200多個。

三、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時期

(一)信息產業部時期(1999年-2001年)

1999年12月,根據國務院領導關於恢復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批示,成立了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擔任組長的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繼續推進國家信息化工作。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撤銷後一年後,以國家名義再次成立了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是國家領導根據當時信息化工作形勢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決定,表明了國家對信息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視,強化了國家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不單設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信息產業部承擔。領導小組有關工作機構設置如下:一是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辦公室。設在已經成立的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同時撤銷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部際協調小組。二是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設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同時撤銷國家信息化辦公室。三是計算機2000年問題應急工作辦公室。設在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該辦公室在完成解決計算機2000年問題的任務後,自行撤銷。四是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組,負責就我國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向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二)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時期(2001年-2007年)

關鍵詞: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17號文、34號文、18號文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2001年8月,爲了進一步加強對推進我國信息化建設和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領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重新組建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任組長。伴隨着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簡稱國信辦)也相繼成立,曾培炎部長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國信辦是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辦公室下設五個組和一個祕書處,即:政策規劃組、推廣應用組、網絡與信息安全組、電子政務組、綜合組和專家委員會祕書處。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成立,表明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有了日常辦事機構,日常的具體事務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負責就我國信息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向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國信辦的成立對推進我國電子政務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2001年-2006年期間,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連續開了五次會議,發佈了《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辦發[2002]17號文)、《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號)、《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關於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06]18號)、《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等若干個重點文件,涉及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安全、信息資源、信息化戰略、電子政務網絡和總體框架等等,這些重要文件的發佈典型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礎框架,爲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明瞭方向,對日後推進電子政務發展起到了巨大指引作用。

技術應用發展情況

這一時期,我國電子政務圍繞“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快速推進時期。一是啓動了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建設,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同時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特殊辦公需要;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二是全面推進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網站建設,其中中國政府網站於2006年1月1日正式開通,各級政府網站初步具備了簡單的政府信息公開、辦事流程在線查詢和政民互動等功能。三是啓動了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建設。四是全面開啓了“十二金”工程建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督(含金卡)四個工程,啓動和加快建設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質和金水等八個業務系統工程建設。另外,這一時期,各級政府部門都紛紛啓動內部辦公OA建設,但由於政務和信息技術融合深度不夠,政務OA辦公成效有效。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時期(2008年-2014年)

關鍵詞: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電子政務雲平臺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2008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國信辦)併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電子政務相關職能被合併到了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工信部承擔了國家電子政務推進工作時間,在電子政務宣傳推進、縣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臺、電子政務雲計算平臺、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評估、電子政務人才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電子政務處的積極推動下,2011年9月,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發佈了《關於開展依託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在全國選擇10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用一年左右時間,建立和完善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充分利用平臺全面、準確發佈政府信息公開事項,實時、規範辦理主要行政職權和便民服務事項,並實現電子監察全覆蓋,爲在全國全面推行奠定基礎、積累經驗。2011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了首個《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以電子政務科學發展爲主題,以深化應用和注重成效爲主線,轉變電子政務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充分發揮電子政務應用成效,促進服務型、責任型政府建設,服務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走一條立足國情、講求實效、面向未來的電子政務發展道路。適應雲計算發展形勢,2013年2月,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印發了《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指南》,提出了要積極推動雲計算模式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提高基礎設施資源利用率,爲減少重複浪費、避免各自爲政和信息孤島創建新的技術支撐體系。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在承擔全國電子政務推進工作期間,開展了大量的全國電子政務基層調研和基層人才培訓工作,爲電子政務在基層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儘管工信部在承擔全國電子政務推進工作期間做了大量推進工作,但受限於全國電子政務複雜的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起來困難重重,尤其是在統籌規劃佈局和重大項目落實實施方面缺乏有效抓手。

技術應用發展情況

該時期電子政務發展呈現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隨着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需求日益迫切,各級政府部門圍繞市政管理、應急救災、公共安全、社區服務、市場監管、並聯審批等業務主題,以多種模式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湧現出了一批典型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能力。二是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新技術應用情況比較顯著。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多數政府部門政府網站都推出了手機版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和政務服務APP應用等,後期隨着微信普及推廣應用,政務部門都紛紛利用微信公衆號推進政務公開,極大地推進了政務信息公開。例如,2013年10月11日,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騰訊微博以及微信。2013年12月18日,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另外,隨着雲計算技術發展,許多政府部門利用雲計算平臺來推進政務部門電子政務集約建設。

四、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時期(2014年-至今)

關鍵詞:互聯網+政務、簡政放權

體制機制建設情況

爲了統籌推進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2014年2月,黨中央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事務推進。此後,與電子政務統籌推進相關職能從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劃歸到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由該局負責統籌推進全國電子政務發展工作,全國電子政務發展和推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技術應用發展情況

隨着國家“互聯網+”戰略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政務領域成爲了“互聯網+”戰略推行的重要戰場,各級各部門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全面推進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實現讓企業和羣衆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多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條塊分割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模式造成了網絡分割和信息孤島,嚴重阻礙了各類政務服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影響着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二是電子和政務融合深度不夠,電子政務經濟社會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制約國家治理能力提升。三是重複建設、投資浪費等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共建共享、集約建設的電子政務投資建設體系尚未形成。四是基礎數據庫、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基礎配套資源服務滯後,使得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受到衆多條件制約。

未來,隨着國家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以及公衆對政務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將會進一步加速一體化電子政務建設,助力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