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篇叫《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让很多人莫名焦虑了,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反正我看了两遍。

这个世界最怕的不是笨,而是坏。

那么什么人最坏?不光贩卖焦虑,还在制造恐慌。

今天 石榴叔想说

最近石榴叔加了一个学区房家长群,一周不到加满500人,每天上千条消息,要花半小时才能消化完。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孩子和房子。

作为刚需家长,聊到学区房肯定打鸡血,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大多数都不停的在问问题,甚至同一个问题连问几天,就想听到那个想听的答案。

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焦虑的都睡不着了”,有的孩子才2岁,有的只有黄豆那么大。

究竟是谁让她们这样焦虑?

买了学区房的

其实这些家长+房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焦虑,正如一个妈妈说的,孩子他爹自从买了学区房后,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查一下房子的价格,这种焦虑也许会贯穿孩子整个小学阶段。

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各种群里反复强调学区房必涨,一言不合就怼,没办法好好聊天了。

当然,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尤其东拼西凑买了老破小的,持有压力太大。

邻居

这年头,有中国好家长,也有中国好邻居。真的有帮忙一起抬价格的邻居,房子只挂不卖,故意拉高单价。嗯!大家帮助大家。

中介

其实大部分中介是不希望学区房价格处于非理性状态飞涨的,因为卖家不断抬价,让很多并不是急着入学的家长降温很快,这也是近期学区房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原因。600万的房子,看过一次以后,抬价10万,都属于正常。

可是中介也要吃饭,今年以来看房量成交量双双大幅下滑,很多中介一个月成交一笔都很开心了。

于是就变着法的,开始刺激家长们的神经,但凡你看过房,留下电话,那接下来微信会不断的问候你:“先生您考虑的怎么样了”、“今天有别的客户看了那套房子”……

买断房源,然后涨价,不是某中介的专长吗?好的学区房,根本挂不上网的。

媒体

《10.4万元/㎡!今天南京又惊现天价学区房》,这样的标题看了有多少家长能淡定,事实是这套房子只有37.06平米。

最近半年,这样的新闻几乎每两天就能看到一条,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眼球,为了流量。

最近媒体上突然多了很多为29中站台的文章,一打听,原来附近有这个学区的新楼要开盘了。

“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可是现实是学区房是买来用的,甚至还有增值能力(目前是)。

3年前,下关区,有人还在为3万每平米的树人学区房惊讶,现在这些老破小已经冲到6万多。

难怪街对面的有些房主心态失衡了,房子新,小区好,素质高,就因为一张学票,每个平方少卖3万多,凭什么!

实际上,这波学区房价格飞涨是从2013年开始的,基本翻了一倍。真的是入学孩子增多造成的吗?然并卵。

从我们拿到的数据看,2007年南京新生儿数量是51420人,2013年入学,当年拉力琅房价3万多;而2017年,拉力琅房价涨到7万多,2011年出生的孩子也就58300人。

究竟学区房飞涨是什么原因?

1、货币超发带来整体房价上扬;

2、择校通道持续收紧;

3、学区房概念、通道稀缺意识最近几年被媒体过渡渲染;

4、精英人群在大量涌入大城市,他们的教育需求更为强烈;

5、本地80后集体恐慌,“购买一条起跑线,对赌孩子未来的一生”。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未来令人很不安”。

学区房还会这样继续涨下去?

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试图都在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甚至会搬出出生人口数据,证明学区房需求不仅不会降温,还会继续升温。

▲近10年,南京新生儿统计

然而,很少有人站在学校的角度去思考。

几个月前,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公办名校二把手,说好不谈公事,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学区房还会涨吗?”,得到的答案是,“买得越近越好,入籍越早越好”

过去几个月,因为刚需和工作的双重原因,跑了多个所谓的一线中小学校,接触了不少老师。大家都在说一件事:学生越来越多,校舍已经饱和,部分老师的办公室,甚至实验室都腾出来作为教室。

而相隔两三公里的另一所普通学校却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有些名额还是教育局最后分配的。

以树人为例,目前光是初一就24个班级,超过1000个学生,接下来金陵湾小区陆续交付(近3000套房子,购买的大部分为了初中学区),大量的适龄孩子往哪里塞?

五老村小学2018年招生预计比2017年多3-4个班(2015年兼并了300米之隔的三条巷小学)。

不管你信不信,学区调整加资源稀释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很多名校不只是挤爆这么简单。

在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到 :

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一般实行单校划片;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统筹考虑过去片区划分和生源分布等情况,积极稳慎推进多校划片,促进教育公平。

实际上,2016、2017年,教育部在招生通知中也提到了这一条。于是才有了北京、广州、上海的多校划片,以及上海今年的公民同招。南京的秦淮区其实已经实施了多校划片入学。

同样老破小为什么能卖天价?享受学区红利。当一套房子的居住属性变得非常微弱,仅靠学区支撑房价的时候,未来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政策才是左右的关键。

有一夜翻一倍的可能,也有一夜折价一半的可能。当然了,这种老破小,一旦没有了学区属性,不是降价的问题,而是彻底烂在手上了。

买了学区房家长真能安逸?

最近一段时间,太多家长走私询问关于学区房。石榴叔的观点一直很明确:

先给自己降温,减少焦虑,一旦情绪被煽动,恐慌之后,很多决定都是冲动的,尤其是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加足杠杆去赌博,也许害了孩子,那种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压力会在家庭内部传染。

“量力而行”是我对所有家长的忠告。

8万多每平方的一线顶级老破小学区房并不是不能买,而且看你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达到。

如果每天盯着价格看,整个人的情绪已经和房价波动联系在一起,我为你不值。

一旦落到实处的多校划片与摇号,解除学校与房子的确定关系,对于家庭来说,也许是大劫,暴跌不可怕,可怕的是缩量。

就算勉强挤进一线名校,一张家庭成员调查表,也会把你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自卑与卑微一刀一刀的挖出来。

买房子一定要讲政治。“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当前的房市。

今天这篇废话 石榴叔想说

学区房暴涨的时代接近尾声,当下的剧烈波动只是房主和家长的心理博弈,别动不动就扯市场规律,根本就是贪。

刚需家庭,先考虑居住,然后才是学区。看房子品质,看物业服务,再看邻居素质,都达标的属于优质资产,即便投资,哪怕贵一点,也是稳稳的。

如果真的买不起一线学区房根本没必要恐慌。在我看来,学区房就是把一群打了鸡血足够拼的家庭聚集到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成长,所谓的重要,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个意思。

二三线小学之间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在减负的大旗下,要看家长和圈子,请自我准时注射鸡血。当然,真的是渣小学区,我的建议是赶快换。

对了,刚听说,某小学老师家访时,还翻了家里的衣柜,这是几个意思!看来做戏要全套。

-END-

作者:石榴叔,资深媒体人,从业二十年,持证法师,专注金融、地产行业。因为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擅长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穿透产品。真相比真理更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