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夜讀】橘有十瓣蜜

橘有十瓣蜜

又到橙黃橘綠時。

朋友從橘鄉來,給她帶了幾簍包裝精美的橘子,個勻,色黃,味道甜。洗淨,擺在水果盤裏。這普普通通的水果,兒子表現的總是不屑,也難怪,眼下的孩子,個個都像小皇帝一樣供奉着,誰還稀罕這橘子呢,她的心落寞了,瞬間,有了作家張潔《挖薺菜》的感受。

屈原《橘頌》裏寫到:“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張九齡在一首詩開頭也這樣描寫:“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她知道,橘子生南國,要經歷深秋的霜冷,纔會味道甘甜。

她輕輕地剝了一個橘子,露出了橘子瓣,就像漂亮的小燈籠。她含笑地數着:一瓣,兩瓣,三四瓣,八瓣,九瓣,十瓣。兒子好奇地湊過來,還以爲她發現了什麼新物種,原來,媽媽在細數橘子有幾瓣。

捧着手裏的橘紅,她的思緒又一次風雨兼程,回到了三十年前的老家。那一年,她一如兒子那麼大,在縣城裏讀書,是住校生。每個星期,她都會回家拿一次醃菜,再取一點零用錢。有時,遇上父母手頭寬裕,每週會給個三塊五塊的,有時,就只能拿上個塊兒八毛的。這些錢,她是不會亂花的,一般開支如下:遇上學校停電,買根八分錢的蠟燭,或者是買個筆墨紙硯的。她知道,父母掙的每一分錢,都是不容易的。

那一定是個深秋的季節,她回家了,穿行在大大的縣城裏,她如一粒草芥。在城南關,她看到一羣人圍着個小攤子,一看,才知道是賣橘子的。那時,交通不便,南方的水果很少在北方銷售,大家都覺得新奇,像看稀罕物似的。她也湊過去了,她有了購物的慾望,此時,她的口袋裏有省下來的幾毛錢。

一到週末,奶奶和弟妹算着時間,總是會到村北頭接她,每次從縣城回來,她總是會給奶奶和年幼的弟妹買點零食的,有時是幾粒水果糖,有時是幾截米花棒,有時是一小把糖豆,小小的她,不想讓弟妹接空的。

她斗膽湊到橘子攤前,一問價,七毛錢一斤,她也不知道一斤有幾個,自己身上的錢又能買幾個。她小心地撿了兩個橘子,膽怯地放在小販的秤盤裏,二兩重,她摸索出兩毛錢,買下了橘子,這是她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橘子,也是第一次買橘子。

那天,天快 黑了,父母才收工回家。在昏黃的煤油燈下,她把手洗乾淨,像舉行盛大的儀式,變戲法似地拿出這寶貝似的尤物,她誠惶誠恐地剝開橘子,橘子熟了,一瓣一瓣的,就像晶瑩的瑪瑙,她懂事地把其中一個橘子先給奶奶,她和父母兄妹再分另一個,她細心地數了數,一瓣,兩瓣,三四瓣,八瓣,九瓣,十瓣。奶奶捨不得喫,又把幾瓣橘子分給了孩子們。那天晚上,在北方小院裏,他們幸福地喫着兩個小小的橘子,一瓣一瓣,含在嘴巴里,全都甜如蜜。那清香的橘子味道,瀰漫在小屋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

每到橘子紅了的時候,她的腦海裏,總會回味着一瓣一瓣甜如蜜的橘子。她要讓孩子知道,一瓣一瓣的橘子,就像幸福和快樂,只有與人分享了,纔會更加香甜。

(朗誦:王巖,原作:張昱煜)

來源:江西發佈

編輯:徐麟

編審:李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