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夜读 | 这样的母爱,给我多少都不够

母亲的鸭汤

作者 / 杨跃强

(原载《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大年初八,我和妻子打点好行装,在落日西垂时,告别父亲母亲。此时,年节的烟火慢慢淡去,只有小村的心事在静静言说。

车子后备厢里装着满满的东西,除了衣物用品外,还有母亲早已准备好的蔬菜、肉蛋等,这些都是她和父亲辛苦种养的。

每次回家后要离开时,她都生怕我在城里会饿着似的,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塞满后备厢,边装还边解说:“这一袋菜是刚摘的,你要抓紧煮,那块排骨晚上到家了就炖了,那些土鸡蛋是母鸡刚下的,每天早上蒸着吃……”

其实这些话,母亲在上午打包东西时就和我面授过了,临别时,还是不厌其烦地叮嘱着。每次看着她郑重其事地安顿着每一样物件,尽管有时我也会不耐烦,但是总让自己耐着性子听她说完。

母亲对我尤为呵护,作为独子,从小到大我都感觉和其他同伴相比,领受了更多的关怀。

高中求学,远在区上就读,离家五十多公里。交通不便,加之课业繁重,每月回家的次数少。然而,每逢未能归家的周六,我都能等来父亲母亲的到来,他们是骑着摩托车来的。

除了惯常的嘘寒问暖,还带来一如既往的一份补品:母亲炖制的鸭汤。

汤是用不起眼的保温罐装的,母亲每次怕汤在颠簸的路途中溢出来,特意在外头加了两层袋子包裹,捆扎好后,才放进手提袋中,然后一路怀抱着手提袋,携着许久未见的牵挂,坐在后座上,和父亲下山而来。

起初解开那个保温罐,我觉得母亲这样的保温方法效果不佳,而且还要一层层拆解袋子,实属麻烦。后来,我竟习惯了这样的解法,每次从母亲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罐子,就会欣喜地按部就班,让罐子露出庐山真面目

每次打开盖子,我都能看见升腾的余温,伴着父亲母亲讲述这段日子家中茶叶采摘的光景,一口一口啜饮这远道怀抱而来的甘甜以及一路风尘仆仆的想念。

我想,母亲可能早在喂养雏鸭时,就已经想着日后在我辛苦学习、未能归来时,炖制好鸭汤,为我送来一份他们的关怀;我想,母亲一定是紧紧怀抱着那个保温罐,她可能觉得在颠簸的路上行进,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抱罐方式了……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山间青草和后备厢里青菜的泥土芬芳,我深吸一口,绵长轻舒。方才离别母亲,我已惦念起她的叮嘱,怀想起她和父亲往昔寻我的跋涉。

此时,我问青山,青山不语,唯有天边霞光璀璨。

作者

杨跃强,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人,任教于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厦门文学》、《厦门日报》、《厦门工人》、《集美报》、《新教师》等刊物。

朗读者

钟恒,新闻主播,国家一级播音员。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诗歌之夜”、“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夜读+朗读者姓名”或“夜读+作者姓名”,并附上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音频制作:张洵 许梦洁 图片:视觉中国及网络

编辑:黄静芬 王望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 xiamenribao xiamenzhaokao
xmwb597 chengshijiebao
haixichenbao taihaizazhi
yujianw5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