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江楚雅

立志做 “大件中的順豐”,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裹越來越小,加速從過往的“快運+”轉化爲“快遞+”。

2018年報顯示,成立了近5個年頭的德邦快遞業務首次突破100億大關,年營收達到114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86%。業務量亦從2015年的0.6億票上升至2018年的4.47億票,三年複合增長率86%,高於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速。

雖然快遞業務增長趨勢亮眼,但其此前核心快運業務營收卻出現了縮水。受德邦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及整車業務戰略調整的綜合影響,快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76%,同比增長54.21%的總業務量和同比增長13.15%的總營業收入,多由快遞業務的增長提供。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隨着快遞業務規模的擴大,由於採取直營模式,德邦人力成本也急劇上升。年報顯示,其人工費用及運輸費用兩項成本合計佔本公司營業成本的81.77%,其中,人工成本合計約爲97億元,同比增長21.98%。與此同時,德邦股份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變臉,淨利潤-4905.39萬元,同比下降149.14%,每股收益-0.05元。

值得一提的是,德邦上市一年來遭遇人事大變動,公司多位元老級別的高管離職。此外,在國家郵政局日前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中,德邦的排名也較爲靠後,在快遞上市公司排名墊底。

長江商報記者針對相關問題發送採訪函到德邦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覆。

一季度虧4900萬同比降149.14%

德邦股份於2009年成立於上海,去年1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爲了繼順豐和“三通一達”之後登陸資本市場的物流企業,也是第一家堅持選擇在國內主板IPO方式上市的物流企業。

上市首年,德邦的業績十分亮眼。2018年德邦實現營業收入230.25億元,同比增長13.15%;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達到7億元,同比增長28.13%,創歷史新高;扣除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45.29%,達到4.56億元。230億元的營業收入,超過韻達、中通和申通(分別爲138億元、176億元和170億元),從而被稱爲快遞業的“大黑馬”。

此外,德邦股份全年實現快遞件量4.47億票,同比增長63.87%;快遞收入113.97億元,同比增長64.50%,高於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速。精準的大件快遞定位和優質的服務也爲德邦的快遞業務帶來了高於同行的品牌溢價,2018年,公司快遞票均收入爲25.49元,同比上漲0.39%,票均收入高於行業的平均水平。

然而,4月30日,德邦股份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76億元,同比增長16.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905萬元,同比降低149.14%,去年同期爲9983.096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7244.74萬元,同比減少-206.15%,去年同期則爲6825.12萬元;基本每股虧損0.05元。

“黑馬”德邦業績爲何突然變臉?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稱,主要原因是德邦物流作爲大件物流領域的領導者,再向小件領域進軍中,需要面對快運、快遞“兩線作戰”的壓力,目前還處在戰略轉型的調整階段。在這其中,既要維護快運領域本身具有的市場地位,又要搶佔快遞市場增量,由此既有市場競爭壓力增大,且與快遞物流企業發生正面競爭。除此之外,物流行業整體的生產經營成本增長、德邦在智慧物流領域的較大投入,也是其造成虧損的原因。

長江商報記者還注意到,德邦從2018年上市至今,出現多位高管離職。2018年3月,鄭榮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2019年3月,黃華波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留任董事);2019年3月,韓永彥辭去公司董事及副總經理職務。

核心快運業務收入首次下降13.76%

“德邦快遞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務從0到100億元的突破,成爲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行業龍頭,公司正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這是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所說的話,簡單一句話裏,透露出德邦股份在大件快遞這一細分領域的“野心”。

2013年,德邦正式開始以大件快遞爲切入點戰略佈局快遞業務,並推出了一系列快遞服務產品。2018年7月,其更是正式宣佈更改公司品牌名爲“德邦快遞”,全面發力大件快遞業務。到了今年3月,德邦快遞又啓用了全新升級的品牌視覺形象,進一步凸顯大件快遞服務。

得益於大件快遞業務的強勁發展,公司快遞收入在去年首破百億,達到113.97億元,同比增長64.5%。快遞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票均收入達到25.49元。

雖然快遞業務走向良好,但其曾經的主業快運業務營收卻出現了縮水。2018年其快運業務收入112.06億元,同比下降13.76%。對此,官方給出得解釋爲,主要受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整車業務處於戰略調整期,業務量有所收窄帶來的綜合影響。

此外,受2017年金融業務剝離影響所致,其他業務收入爲4.22億元,同比下降1.4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5.88億元,同比下降20.69%。

本次德邦快遞業務的成功反超,意味着集團正式成爲了以快遞爲核心業務的公司,不過,隨着快遞業務量的逐步增長,快遞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起來。德邦如何在順豐、三通一達、京東這些老玩家面前,站穩自己的領地?

“快遞物流頭部企業紛紛由快遞向快運伸展,而德邦物流則由快運向快遞進軍,在電商物流相比此前增量放緩的情況下,快遞快運物流企業基於存量市場的競爭將更爲激烈,快遞快運融合發展成爲必然趨勢。”解筱文認爲,對於德邦物流而言,長期以公路運力經營大件物流產品,具有高效的運作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德邦物流應該堅持這一細分領域的深耕,繼續敢啃大件物流的“硬骨頭”,繼續提升其運維品質和標準,讓快遞向快運發展的物流企業難以企及。在這方面,應該抓住鐵路物流發展的大趨勢,瞄準快運物流領域,和中鐵快運進行戰略合作,在全國高品質開行網絡化的鐵路快運班列,負責接取送達業務,充分利用鐵路運力資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人力成本佔營業成本超80%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隨着快遞業務規模的擴大,由於德邦採取直營模式人力成本也急劇上升。年報顯示,人工費用及運輸費用兩項成本合計佔公司營業成本的81.77%。快運業務去年收入爲112億元,同比下降14%。

對此,公司表示主要受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整車業務處於戰略調整期,業務量有所收窄帶來的綜合影響。而其他業務(包含倉儲與供應鏈、跨境業務)收入爲4億元,同比下降1.4%,公司稱主要是受2017年金融業務剝離影響所致。

德邦方面坦言,“快遞業務的快速發展導致公司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公司人力成本不斷上漲,將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帶來一定的壓力。”

此外,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8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德邦快遞在公衆滿意度上的得分並不理想,在7家已上市快遞公司中排名墊底。數據顯示,德邦快遞2018年11月和12月的申訴率(快遞企業每百萬件業務量發生申訴問題的件數)分別達到111.4和109.77,高於順豐、中通、韻達等企業,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投遞服務、郵件延誤和郵件丟失短少方面。對此,德邦並沒有給出官方回覆。

如今,在各方企業都在進行多元化佈局,以期於爲未來市場上的綜合化競爭奠定基礎的當下,德邦通過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驅動智慧快遞,已打造出自身核心競爭力。年報顯示,依託數字化應用的智慧場站、智慧運力、智慧末端三大系統,德邦快遞實現了物流中轉、運輸和末端的高效有序,爲實現大件快遞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體系保障。

德邦大力押注智慧物流,繼先前投入的大數據、無人駕駛等智能化建設後,2018年的研發費用(1.3億)佔總體費用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2%上升到15.4%,增幅達82.77%。

解筱文表示,智慧物流是物流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物流技術的創新應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從中長期發展看,將爲德邦物流的高效率高品質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短期應該更好兼顧企業經營效益,穩紮穩打,務實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