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講故事,在近代中國的某個鄉村有這樣一個家庭,我們就叫它王家吧。王家租種了當地士紳張老爺家的土地,當時還在使用牛耕,生產效率是很低的。而且近代中國農業人口已經很多了,人均耕地面積並不大。尤其是在安徽、浙江這種地方,人口很多,山地也很多,可供耕種的土地面積就很小。春種秋收,一年忙活下來,給國家交完皇糧,再給張老爺家交完租子,剩下的糧食可能剛剛夠一家老小的口糧。萬一遇上水旱災荒,糧食歉收,那可能就連口糧都不夠了。

但王家並不覺得特別慌張,他們還有辦法可以維持生活,那就是依靠家庭手工業。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有一個傳統,叫做“男耕女織”,男的在地裏幹活,女的在家織布。早在先秦時期,孟子就說過,“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就是要在住宅的周圍都種上桑樹,種桑樹幹什麼?用來養蠶,然後收集蠶繭,繅成絲,再織成布。織出來的布除了給家裏的人做衣服,還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錢。賺到的錢可以再換成糧食,這樣一家人的日子也就可以過下去了。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鄉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張老爺作爲地主,既有收租的權利,也有幫助王家幾口人活下去的義務。要是因爲他催租子催得太緊,把王家人給逼死了,他就會落下一個“爲富不仁”的惡名,在當地就會被人戳脊梁骨,也就沒法做人了。

所以,遇上災年的時候,張老爺就可能主動免去王家的一部分租子,甚至送給王家一點糧食和錢,幫助他們度過災年。在這個時候,士紳和農民之間的關係是很緩和的,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後來有一天,張老爺看了看黃曆,又到了下田收租的日子了,於是就興沖沖地去找王家人收租,數目還和往常一樣。誰知道王家人一看到張老爺,就一臉憤怒,死活不肯交租,好像張老爺是來害他們一家人似的。張老爺這時候就很茫然了:我又沒漲租子,今年收成也不錯,往常你都是和和氣氣地就把租子給交了,今天爲什麼死活不肯交呢?不肯交也就罷了,你發這麼大的火幹嘛呢?

原來,這都是西方列強惹的禍。

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國門以後,就開始向中國輸入大量工業品,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紡織品,也就是以前所謂的“洋布”。洋布是用機器織出來的,價格當然比中國農民用手搖紡紗機織出來的土布要低,質量也比土布要好。本來王家人拿着家裏織的土布去市場上賣,還能賣個好價錢,現在根本就找不到買主了。大家都去買洋布了,誰還買你的土布。

土布賣不出去,王家的財政立刻就陷入了危機,這下怕是連飯都喫不上了。一家人正在長吁短嘆的時候,張老爺突然出現在家門口,想來收租,你說氣不氣人?怎麼還能給他好臉色看?

於是,士紳和農民的關係也就緊張起來了。在農民看來,士紳就是想把自己家的救命糧搶走的人,當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士紳和農民的共生關係,也就變成了對抗關係。士紳的道德形象也就一落千丈,變成了土豪劣紳。

與此同時,當時還發生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叫做“二地主”問題。說白了,就是士紳和農民之間又出現了一層賺差價的中間商。

在當時,因爲西方文明的影響,中國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城裏有許多鄉下沒有的新奇事物,還有在當時更爲先進的文化,於是像張老爺這樣的士紳就從鄉下搬到城裏去住了。他在城裏買了房,僱了幾個僕人,舒舒服服地過日子,還把孩子送進了城裏的洋學堂,接受新式教育。

張老爺雖然進了城,但他們的收入來源仍然是鄉下的農民們交的租子。但張老爺在城裏養尊處優,已經不肯親自下田去收租了,他就把自己的田地轉租給了李家,讓李家去找王家人收租,再交一部分到城裏來。這個在張老爺和王家人之間賺差價的中間商李家人,就叫做“二地主”。

這下問題就嚴重了。一來,李家人作爲中間商,要想賺到差價,就必然要增加租子。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租子最後還是王家人來承擔,於是王家人的負擔就更重了。

二來,李家跟王家可能根本不熟,也就沒有人情上的負擔,不會像張老爺那樣照顧王家人的生活。再說地本來就是張老爺的,萬一出了什麼事,這鍋也還是得讓張老爺來背。於是,李家人根本不管王家人的死活,對他們而言,收租就是一切,只要能收到租子,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沒準他在壓迫王家人的時候還會說,是張老爺讓我這麼幹的。

於是,士紳張老爺和農民王家人之間的關係就徹底惡化了。張老爺徹底失去了原來的道德形象,變成了農民眼中的“土豪劣紳”。

這樣一拆解,土豪劣紳的問題根本就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經濟問題,說到底其實是近代中國根本問題的一個折射。近代中國的根本問題就是土地問題,一方面,農民被地主剝削得沒有活路;另一方面,城市裏的士紳階層滿足於依靠地租獲得收入,也就很少有人會去從事工商業這樣的冒險活動,中國的現代工業也就發展不起來。現代工業的落後,又導致農業生產效率的低下,農民們就更難填飽肚子。

要打破這個怪圈,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土地改革加工業化。進行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可以讓農民免除地主的剝削,可以實現溫飽。進而,再進行工業化,可以讓城市居民不再通過鄉下的地租,而是通過城市工商業獲得收入。工業化的發展又會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農村就會產生剩餘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就會湧進城市,變成農民工,或者從事第三產業,比如當快遞員、當保姆,反過來支持城市經濟的發展。這樣,惡性循環就變成了良性循環,中國的現代化也就可以逐步實現了。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老司機的文章就果斷關注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