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中国住房空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新增空置,房屋建成后还未销售,即统计局公布的住房待售面积,目前大概有5亿平方米,得益于楼市去库存,房地产市场整体库存并不高,去化周期为4~6个月,这部分问题不大。而三四线城市最为让人瞩目的就是空置问题,一人拥有超多套房的新闻屡见不鲜。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有多冷,从万科郁亮那句万科的使命是“活下去”就可管窥一二。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或快或慢,但都在徐徐前进。

一二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是发展的宠儿,也是年轻人向往的理想都市:时尚,机遇,资源,魔幻......是年轻人对于一线城市的憧憬。三四五线城市则有些不同,过去他们缓慢的发展步伐似乎有些跟不上年轻人对于未来的向往,但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三四五线城市的认知或许已经不同。

根据波浪智投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和工作机会,仍然集中在4+7个城市:4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一线城市;7个二线/新一线城市为: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

这11个城市占据了2017年全国城市GDP排行榜的前11位,占全国GDP的四分之一,高达25.2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去一线大城市发展;也有人宁愿守着故土,留在相对发展不那么迅速,资源没那么丰富的小城市里。

因此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在冉冉升起,毋庸置疑。近几年来,贝壳找房、链家等房屋中介纷纷入驻三四线城市。拿广东省来说,一线城市广州、深圳的房产中介数量均在6000家以上,新一线城市东莞的房产中介也将近5000家,而三四线城市江门、清远的房产中介也在朝着2000家迈进,数量几乎是一线城市的1/3。

但是去年以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城施策的政策导向下,市场也经历了由热转冷的变化。各地为抑制市场过热持续加码调控,部分三四线城市也被纳入调控范围,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

而三四线城市最为让人瞩目的就是空置问题,一人拥有超多套房的新闻屡见不鲜。住房空置是指处于闲置状态,既不出租也不出售。

现阶段中国住房空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新增空置,房屋建成后还未销售,即统计局公布的住房待售面积,目前大概有5亿平方米,得益于楼市去库存,房地产市场整体库存并不高,去化周期为4~6个月,这部分问题不大;二是存量空置,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建成出售的房子依然没有人住,这可能是因人口流动导致的空置,也可能是投资需求催生的空置。

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已成常态,会出现资源错配而形成的中小城市空置,但这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逐步被消化。所以,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后一部分,也就是因投资或者投机而产生的空置。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些人买了房空着,坐等涨价。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都是全世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房价一波又一波的上涨,很多人为买不起房而苦恼,但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中国的户均住房已经超过1套。理论上讲,每家都应该有一套房子,足够用了。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不起房、买不到房?

问题就出在房子分布的结构上。尽管总体上看房子是够用的,但由于结构上分布不均,有的家庭一套都没有,而有的家庭有很多套房,大量空置,这是扰乱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核心痛点。因此房屋空置上去是个人问题,但当其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就不仅是房东损失租金收益那么简单了,这可能会给整个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及改革的推进造成巨大的扭曲。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空置率明显偏高,这既有房地产周期等客观的经济原因,也有房地产税等主观的政策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这个问题都已经给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扭曲。在中央定调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未来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先承认问题、正视问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金融政策紧缩,房企放缓投资节奏,拿地谨慎,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明显回落,去杠杆化进一步推进,财务风险有效降低。

但行业集中度继续上升导致大型房企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房企未来的路还很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