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這是上海一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閱讀題,閱讀素材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學生在試卷上寫下“我不會讓梨”的答案後,得到老師一個紅叉,事後受廣大網友熱議。

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紅叉”並沒有錯,因爲題目的意思是根據“孔融讓梨”的故事來設想自己會怎麼做,但是更多的網友覺得孩子不讓梨是道理所在,不應該給錯。但是細想“孔融讓梨我不讓”真的有理嗎?

或許老師不應該給學生一個大大的紅叉,因爲畢竟這是一道開放的題,而且孩子才一年級,不能對道德問題要求太嚴格,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沒錯。但是說出內心的想法就有理了嗎?孩子是沒錯,但不能說“不讓梨”就是對的,這是不提倡的。我們爲孩子辯護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孩子“不讓梨”的行爲到底可不可取?

或許你會說中國現代的文化,就是要人成爲流水線上的產品,按照它們的思路去想與做,不能有個性發展!網友只是痛恨這種中國式的教育,但不應該盲目地批判老師和教育工作者,而忽略孔融讓梨的真實內涵。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並不是虛僞獻殷勤,要心存美德,不能自私自利。在這個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氾濫的社會 ,孔融讓梨的精神必須時緊記心中。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看法,良好的行爲品質並不是做題考試就能學會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務求讓每一個學生能夠誠實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在這件事上,老師的做法確實有點武斷,我們可以批判道德教育的方式有問題,但不能據此便理直氣壯地說:孔融讓梨我不讓就有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