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看到他们身上的短处反思自己去改正。

孔子的伟大来自于他的谦逊,他和贤能的弟子们好像繁星一样,照亮了万古的时空。孔子的学问不可谓不大,但他始终能够保持低调,虚心向人请教,才被后世尊为圣人。

谦逊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己也自在。你看那田野上的麦穗,在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这些都告诉我们,真正成功的人总是谦逊的表达着自己。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博士坐船欣赏风景。在船上,博士问渔夫:“你会生物吗?”渔夫说不会。博士就说:“那你的生命就要失去四分之一了。”

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你会哲学吗?”渔夫还是不会。博士有说:“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四分之一了。”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了:“你会科学吗?”渔夫仍然不会。

就在这时,狂风乱作,卷来一股巨浪。渔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博士说:不会。渔夫说:“那你的生命就要玩完了!”

可见高调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而低调也并不意味着无能。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喜欢显摆,喜欢炫耀的人。买了新车,要炫耀一番,自家孩子考了好成绩,到处宣扬,就连吃顿饭也要发朋友圈,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肯定,这是人的本性。朋友之间,适当晒晒自己的生活,能加深了解,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本是好事。但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有些人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度显摆,这不但不能得到认可,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主张低调做人。《易经》中说:“亢龙有悔”,站在高处的人容易招来灾祸,要戒骄,否则会因为失败而后悔。《菜根谭》中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只有懂得低调的人,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

在职场上,你要学会低调。因为再有能力的人,也总有与他一争高下的对手,高调的人也特别容易浮躁,而且太高调反而引人妒忌,招人嫌。

在生活中,你要也学会低调。因为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不是越有钱越好,而是越平和越好。

在学问上,你更要学会低调。半壶水才响叮当,真正有学识的人,都懂得藏锋守拙。

低调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也是一种优雅的气质,更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在这个世界上,越聪明的人,反而越低调。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同,经历及学识不同,认知也会千差万别。对于形形色色的人,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准则去应对。可以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雄心,也可以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但不管怎样,与人为善,低调踏实,做人做事才不会做绝,游刃有余。

把自己放到低处,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强硬是努力向上的表现,谦卑更是对生活的包容,在低处,我们可以容纳很多别人的缺点或者过错,有了容纳的宽广心胸,还会惧怕风浪吗?没有火气,春风化雨般的努力比强硬来的更从容些。

有些东西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就能体会的,也不是见过了听过了就全都懂。低调是学不来的,不是不说话不出头就是低调,它需要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顺,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性。低调来自于对生活的阅历,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如果能将自己的故事真正体会,同时,加上时间的滋养,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平和而豁达,它是一种涵养,是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态度,更是一种经历风浪后对“善”的珍视。人生之路,充满酸甜苦辣,懂得笑着低下头的人,才是聪明人。

长大不意味着成熟,每个人都应该脱去年轻时的傲气,学着成长,慢慢变得成熟起来。谁都会喜欢一个非常成熟、稳重与低调的人,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