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於莫斯科舉辦的“軍隊-2018”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羅斯國防部終於和蘇霍伊公司完成了關於俄羅斯第四代戰鬥機蘇-57的訂單合同。根據合同內容顯示,蘇霍伊公司將在2020年前向俄羅斯空天軍提供2架蘇-57,而在2025年前俄羅斯空天軍“視情況”還“可能”訂購另外12架該型戰機。

圖爲蘇-57戰鬥機,曾名爲T-50的它一度是俄羅斯四代機的金字招牌。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2架確認訂單和12架意向訂單,這幾乎已經是俄羅斯空天軍對蘇-57的公開否決了。與其說這2架蘇-57是要讓俄羅斯飛行員練練手或進行評估測試,倒不如說是俄空天軍看在蘇霍伊公司/設計局的情面大,給後者一份安慰獎——畢竟蘇-57前前後後折騰了將近二十年,不給訂單也實在是說不過去。

但事實上,對於一款已經生產了11架原型機的機型而言,只要2架的俄空天軍也已經算是非常不給蘇霍伊公司面子了。至於後面那個“視情況”的訂單,蘇霍伊上下怕是要自己掂量掂量輕重了。

圖爲T-10原型機,該機推倒重來後纔有了一代經典蘇-27。

蘇霍伊公司能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用推倒重來或是什麼手段把蘇-57再救活這事兒太過於玄乎,這裏暫且不提,就說俄羅斯空天軍對期待已久的蘇-57“敬而遠之”這事兒,肯定是經過複雜測試評估以及斟酌損益的結果——從2017年蘇霍伊公司將數架蘇-57原型機轉交俄空天軍試訓部隊開始,後者就對該機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試用,就連敘利亞都去溜了一圈。

那俄羅斯空天軍爲什麼最後又不要蘇-57了呢?筆者猜想的可能性有二:其一,此時的蘇-57雖然號稱“已經完成科研任務”,但仍不是完全體。

圖爲外部掛載瞄準吊艙的蘇-57,此時該機整體技術水平已經回落到三代機層面。

能夠支撐這個可能性的,便是蘇-57能自稱爲第四代戰鬥機所倚仗的兩個關鍵子系統,至今都還未完成的鐵證。首先,目前的蘇-57裝備的是和蘇-35BM同款的117S發動機,真正的“目標機”,也是俄羅斯下一代航空發動機的“產品-30”還在原型機試車階段,三年五載明顯搞不定。

此外,近來蘇-57掛載瞄準吊艙試飛的照片也暴露了其傳感器系統尚未集成到機身內部的事實,因此嚴格來說眼下的蘇-57並不能稱作是完全的第四代戰鬥機。

圖爲2021號殲-20原型機,作爲同樣缺失發動機的四代機,該機的綜合傳感器是蘇-57所無法比擬的。

總的來說,如果不能夠完全在雷達隱身模式下作戰,那麼蘇-57和同樣裝配117S發動機的蘇-35BM相比,其提升實在是非常有限,但價格顯然要貴很多,這也可以算是一個俄羅斯空天軍暫時將其打入冷宮的理由:比起中美兩國空軍,俄羅斯人已經幾乎沒有試錯成本了。

圖爲印度蘇-30MKI戰鬥機,印度爲好高騖遠已經付出了代價。

當然,這個“試錯成本”並不一定要俄羅斯人自己出。比方說俄羅斯現役主力戰鬥機蘇-30MK2,其能服役正是靠着印度大量採購蘇-30MKI,才推進了蘇霍伊三翼面和矢量推進技術的成熟。

而到了蘇-57這裏,俄羅斯人打的算盤又是讓印度出錢搭橋,自己好輕鬆過河,不用“摸石頭”。但怎料今年年初,印度人索性直接把搭了一半的橋全拆了,俄羅斯人就只能從頭開始。

計劃趕不上變化,轟轟烈烈的蘇-57落得如今這個下場,是出乎絕大多數人意料的結局。但如果回顧這些拐點背後的細節,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