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華南NO.1

廣州火車站:“貓抓老鼠”的江湖

作者:老城

2002年8月15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門口,停靠着一輛能抵擋小口徑子彈的防爆車;法庭內外,65名警察嚴守在各大出入口。8時40分左右,8輛警車排成長隊伴着警笛聲呼嘯而來,在重重護衛之下開進了法院大門。9點,一名頭蒙黑布的男子拖着沉重的腳鐐邁步而出。

這名頭蒙黑布的男子,是備受關注的廣州頭號黑社會“老大”——周廣龍。隨他一起被審的,是他的團伙。法院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傷害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非法買賣槍支、彈藥罪等多項罪名將其判處死刑。其餘團伙,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至無期徒刑不等。

被押送的周廣龍

周廣龍出生於黑龍江,原在廣州火車站一帶以拉行李包爲生,爲了掙大錢,他開始拉攏許多社會閒散人員,與人爭地盤、鬥毆、強行拉客、強佔搬運市場,成爲了當時廣州站拉客仔的頭目。但對於整個廣州火車站站的治安歷史來看,周廣龍的倒臺,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混亂的開始:1984年到1999年

1984年,鄧小平南巡,廣東是他確定的改革開放的試驗區。這11天左右的南巡,拉開了整個廣東浩浩蕩蕩的改革開放序幕。毗領港澳,交通便利,土地廉價、政策寬鬆,廣東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港澳臺資企業紛紛投資辦廠。而廣州憑藉地理位置、基建和人口,成爲珠三角切下最大蛋糕的那一位。

大量的工廠拔地而起,而廣州本地的勞動力也已經無法滿足新建工廠的需求。工廠主們需要更多的勞動力,無論這些勞動力來自哪裏。對工人的需求通過口口相傳傳到了整個珠三角,傳到了粵東西北,傳到了廣西、湖南、江西,傳到了整個中國。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在對未來的期望下,千千萬萬的勞動力,購買了通向廣州的火車票。南下的民工,像潮水一樣,一波接着一波,湧出火車站,剛到的外來人口,除了部分直接投奔老鄉或者有消息渠道的,大部分停留在火車站周邊,想辦法找到一個務工的機會。

春運期間的火車站,軍警在維持秩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特別適用1984年的廣州,尤其是廣州火車站。最開始,兩夥團體開始涉足廣州火車站的灰色地帶,分別是潮汕黃牛黨和廣州拉客仔,前者倒賣火車票,後者則是幫私家車司機介紹客人,兩夥人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而比起幫私家車司機介紹客人,倒賣火車票無疑技術含量更低,來錢更快。“湖南幫”、“東北幫”也開始插手這一業務,這使得他們與潮汕幫的摩擦加重,在發生一系列不爲人知的事後,潮汕幫改爲兜售假髮票。1993年,警方抓獲30名的票販子,無一爲潮汕籍。

1993年,火車站周邊出現更爲複雜且嚴重的犯罪現象。一是拐賣婦女,二是偷竊頻發。

1993年6月29日,小林帶着妹妹小靜,兩個女孩從四川出發,南下廣州。剛下火車,在周邊就遇到了“四川老鄉”,老鄉說要給她們介紹廣州的工作。兩人信以爲真,就上了老鄉的車,卻被賣到了陸豐的雞頭手中。數以百計的婦女、少女在廣州火車站被人販子誘拐,要麼賣到了港澳臺或其他城市的雞頭手中,要麼被迫在廣州賣淫。

除此之外,職業小偷這一羣體也在廣州火車站開始壯大。93年的廣州街頭,有許多無家可歸的少年,慣偷王晶力專門物色這些少年爲他打下手。他招募這些少年後,包喫包住並加以訓練。93年到95年,團伙累計犯案300餘宗。

1993年的3月,“全國內兒科危重、疑難病症診治經驗研討會”在廣州舉辦。在四天內,五六名與會代表在廣州站一帶陸續遭遇了搶劫、偷竊、毆打或污辱。有的代表剛下火車,在公廁內即被歹徒強搜腰包。兩位與會代表憤怒不已,憤憤離開了廣州。

1994年到1999年,廣州火車站的江湖又興起了4類人。分別是假票販子、黑公話、搶劫幫、住店黨。

1994年,假票販子日益猖獗。爲了打擊假票買賣,廣州火車站實行了警察大力抓捕、乘客憑號牌排隊購票等等舉措。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票販子一是賄賂部分的警察打掩護,二是真假票混着賣。而且假票僞造技術不斷提高,多數假票直到列車員發現“重座”、“重鋪”時,才能發現。

1995年,“黑公話”開始興起。一人一桌一凳一招牌,擺上私人電話或無線電話,要麼是團伙犯案,要麼僱傭打手,備有兇器。這些黑公話往往盯着扛着大小包操外地口音的旅客,不知情的旅客每打一個電話便被勒索十幾元以至數十元,若有不從便會被拳打腳踢。

1998年,搶劫和搶奪事件在火車站一帶頻發。李俊領的團伙就是其中的代表,團伙通常所有人均穿黑衣,稱爲“黑衣黨”,直接搶奪旅客財物。當時有個叫“老七”的成員,因爲做事不利索,心思飄忽,李俊領等其他成員懷疑他可能是“條子”的耳目,10月29日晚,李俊領等人將“老七”活活打死在火車站。

1999年,廣東電視臺通過調查發現,有近千名從事“拉客住宿”的成員活躍在廣州火車站廣場。這些人手持各類招待所的牌子,操着白話或或者不標準的普通話,對來來往往的旅客問“兄弟,住店不?”。而許多旅客入住旅店後,卻往往發現旅店髒亂差,想要退房,那是不可能的。

有光的地方必定有影子,與每日湧動的大量人流對比,數量有限的警察也只能維持表面上的穩定。在警察視線之外,搶劫幫、迷藥黨、詐騙犯、慣偷幫、揹包黨,都守着自己的地盤,形成了自己的江湖。如同一張龐大的蛛網,罩在廣州站的每一個角落,抽着無知的旅客的血。

90年代中期的廣州火車站

撥亂反正:2000年到2015年

2000的春夏之交,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的李長春同志,相繼6次探訪廣州火車站,除了第1次和第6次是正式通知外,其餘都是暗訪。每次暗訪後,他都要去當地派出所值班室,親自翻看報案記錄本。在熟悉火車站的背景後,他指示要“重典治亂”。

李長春在廣州火車站,翻看報案登記本

同年,政府針對4類目標,開始了動作。

第一類目標是搶劫幫、職業小偷和拉客仔,廣州警方加大了警力。火車站的治安警察增加到800名,這些警察開始對火車站實施24小時的監控,對於慣偷黨和搶劫幫形成了威懾。2000年7月,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當年5至6月廣州火車站刑事案件、“雙搶”案件較3至4月分別下降了50.5%和77.4%。

第二類目標是政府內部的黑惡勢力。不得不說媒體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南方都市報》的刊登了2封舉報信。第一封信的作者是一個票販子,舉報有警察強迫票販子們交保護費,不交就會被搞。第二篇是一個當地的警察,舉報黑公話的老闆馮曉明跟各部門都很熟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5月開始,上層開始對火車站的警察進行清理,對工作不負責甚至有包庇犯罪的民警,要麼調離要麼處分。

第三類目標是黑公話和住店黨。對於前者,政府取消人工代辦電話,全部實施IC卡式電話、投幣電話,新建公用電話廊,並會同鐵路部門設立零鈔兌換點,通過這些措斷了不少黑公話的生意。對於後者,要求旅遊服務管理部恢復西廣場北面廣之旅大廈一樓的旅業介紹所,統一旅業介紹管理。

第四類目標是票販子。至今仍充滿爭議的高鐵之父“劉志軍”當時任鐵道部副部長,他從集團公司和廣鐵公安局抽人組成了專門小組,調查內部人員與票販子的勾結情況,打擊腐敗。羊城鐵路總公司也制定了多項規則,加強監控、定期輪崗、淘汰員工、打擊勾結。多重重拳下來,票販子的渠道也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2001年4月,一場“嚴打”整治鬥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這是自198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嚴打”行動。從2001年4月到2003年4月,廣東警方先後開展了“三打一掃”、“迎九運、保安全”、“兩反一掃”、“春夏攻勢”、“冬春行動”等戰役行動。

同年4月27日,搶劫幫的代表“黑衣黨”被捕,李俊領判處死刑。2001年5月,拉客仔頭頭周廣龍公開被捕,因黑社會、非法持槍、故意傷害等罪,在多次上訴後,由死刑改爲死緩,這一案件後被稱爲“廣州黑社會第一案”。2002年9月29月,300多名鐵路警察掃蕩火車站吸毒分子,統一逮捕,送去戒毒所或收容所。

計劃持續至2003年的整治尚未結束,出現了一批詐稱持含艾滋病毒注射器的“扎針黨”,一些吸毒者用此伎倆爲由搶劫。2003年,“揹包黨”公司成立,他們偷搶首飾、手機、揹包,賣假髮票,調換假鈔,替關係車輛和旅館拉客。2004年11月10日,數百揹包黨以有人被保安毆打爲由,圍攻保安,直到有警察鳴槍,才迫使衆多揹包黨後退。

上百揹包黨圍聚警車,警察鳴槍後後退

2005年7月1日,鐵道部公安局局長姜戰林指派鐵道部公安局局長助理張建祥,從全國各鐵路公安局抽調精英,聯手廣鐵公安,整頓廣州火車站。這次行動端掉了衆多幫派,整治了以詐騙、勒索、敲詐、拐賣婦女等等犯罪行爲爲業務的黑幫勢力。在行動的20天裏,住在火車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可以聽到鳴笛的警車。

2005年9月,針對揹包黨。警方展開了規模更大的行動,新增了2個派出所,明面上增加值守的警察和電子眼,暗地裏增加了便衣。同時,不少警察假裝成爲旅客,“誘惑”揹包黨或者其他犯罪分子上鉤。行動非常顯著,在火車站的土地上,揹包黨一度絕跡。

爲了徹底杜絕票販子,2005年12月,廣州警方組織了1000餘人,成立95支“打炒行動隊”,開展了60天的“藍盾行動”。大批便衣專門扮演成等着票販子上鉤的旅客,往往抓到一個,帶出一批。同時,也廣泛利用羣衆路線,鼓勵旅客舉報票販子。單春運期間,就抓捕票販子2589人。2006年的2月,廣州日報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廣州站發案歷年最少治安最好》,把警察們都狠狠地誇了一遍。

自2005年開始,廣州火車站的治安情況愈發穩定。警方每隔幾年,時不時就再次來一場專項行動。2015年3月6日,廣州火車站廣場發生暴徒持刀砍人事件,廣場所民警何sir立即到場,當即開槍,一名嫌疑犯被當場擊斃,另外一名嫌疑犯被打中後擒獲。從發現警情,到處置兩名犯罪嫌疑人,總共用了不到90秒。“一分鐘到場、一分鐘開槍、一分鐘處置”。

以往的犯罪猖獗現象被明顯遏制,廣州火車站刑事零發案天數達到271天,成爲了全國車站綜合治理的典範。

在火車站前一邊喫飯一邊觀察的警察

穩定的現在:2015年至今

現在的廣州站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充斥着三教九流的江湖了。整個火車站廣場現被劃分爲外圍、安檢大棚、候乘區等 6 個區域。外圍,針對的是拉客仔和交通混亂的問題。安檢大棚,針對的是抑制搶劫和偷盜行爲,通過人臉掃描和安檢機,可以避免刀具進站,避免出現砍人事件拒之門外。候乘區等也有對應的作用。

此外,警察分工明確,有便衣、持槍特警、巡邏警、值守警,對震懾和制止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全站有118個24小時工作的攝像頭。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火車站已經開始逐漸採用人臉抓拍攝像機,數據連接雲端。一旦有黑名單的罪犯進入攝像機視野,系統會自動報警。

安全的廣州站無疑成爲了廣州的一張名片,2018年2月,人民日報發文《火車站是這樣治好的》,提名錶揚了廣州站。廣州站也再也看不到過去的那些江湖分子,“貓抓老鼠”的遊戲徹底結束。

轉載請註明來自公衆號:“那年那座城”

參考資料

《廣州火車站22年之亂!》

《廣東公安機關實行“重典治亂”的啓示》

《廣州火車站廣場幾類典型治安案件的防治》

《關於廣州火車站治安專項整治的思考》

《廣州火車站春運治安歷年最好》

《廣州火車站上半年134天“零發案”》

以上圖片均來自公開時事新聞渠道,若有侵權立即刪除。部分人物身份採用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