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下的“金毛狗”,是農民選耕地的“風向標,現爲國家保護植物。

經常去大山裏的人們可能會撿到這樣的一種草,它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和我們看到的過了食用期的蕨菜是很相像的,有人經常是分不清楚,辨識度很低啊。

種植物有的長勢比較好,甚至能長到3米,有的會低一些,它的葉柄甚至能長到119釐米。它的根部卻十分的奇怪,挖出來能把人嚇一大跳,金黃色的一大團毛,就像是一隻金毛狗。

有人因此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地名字,叫做“金毛狗”,還有的人叫它“猴毛頭”,這奇奇怪怪的東西,竟有人去專門採摘,據說這可是好東西。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 J. Sm.),別名金毛狗脊等。爲大型樹狀陸生蕨類,植株一般高1-3米,體形似樹蕨,根狀莖平臥、粗大,葉簇生於莖頂端,形成冠狀,葉片大,三回羽裂,羽片長披針形,裂片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可達119釐米,棕褐色,基具有一大片墊狀的金色茸毛,它的幼葉剛長出時呈拳狀,也密被金色茸毛,極爲美觀。它的孢子囊羣生於小脈頂端,囊羣蓋堅硬兩瓣,成熟時張開,形如蚌殼,也頗具特色。生於山麓溝邊及林下陰處酸性土上。

主要在中國南方和西南地區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貴州、四川與雲南南部均有分佈,亞洲熱帶其他地區少有分佈,同時是是熱帶亞熱帶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金毛狗根狀莖臥生,粗大,頂端生出一叢大葉,柄長達120釐米,粗約2-3釐米,棕褐色,基部被有一大叢墊狀的金黃色茸毛,長逾10釐米,有光澤,上部光滑;葉片大,長達180釐米,寬約相等,廣卵狀三角形,三回羽狀分裂;下部羽片爲長圓形,長達80釐米,寬20-30釐米,有柄(長3-4釐米),互生,遠離;一回小羽片長約15釐米,寬2.5釐米,互生,開展,接近,有小柄(長2-3毫米),線狀披針形,長漸尖,基部圓截形,羽狀深裂幾達小羽軸;末回裂片線形略呈鐮刀形,長1-1.4釐米,寬3毫米,尖頭,開展,上部的向上斜出,邊緣有淺鋸齒,向先端較尖,中脈兩面凸出,側脈兩面隆起,斜出,單一,但在不育羽片上分爲二叉。

葉幾爲革質或厚紙質,幹後上面褐色,有光澤,下面爲灰白或灰藍色,兩面光滑,或小羽軸上下兩面略有短褐毛疏生;孢子囊羣在每一末回能育裂片1-5對,生於下部的小脈頂端,囊羣蓋堅硬,棕褐色,橫長圓形,兩瓣狀,內瓣較外瓣小,成熟時張開如蚌殼,露出孢子囊羣;孢子爲三角狀的四面形,透明。

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其根莖爲常用中藥狗脊,其味苦、甘,性溫,具有補肝腎,強腰膝,舒經絡、祛風溼。 用於腰腿痠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白帶遺精、血崩等症,以及治療骨瘤、骨肉瘤、顱內腫瘤、骨髓瘤等多種腫瘤等。金毛狗脊含有澱粉,鞣質,谷甾醇,揮發油,蕨素類物質,5-羥甲基糠醛引,水溶性酚酸類如原兒茶醛,原兒茶酸和咖啡酸,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氨基酸,無機元素等。另外,通過理化性質測定,金毛狗脊含有強心苷、蒽醌、糖、三萜、內酯等類成分。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離並鑑定了8個化合物,分別爲(24R)-豆甾-4-烯-3-酮,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β-谷甾醇,原兒茶醛,金粉蕨亭,交鏈孢黴酚,胡蘿蔔苷。

由於自然生存環境破壞嚴重,加之過度採挖,野生資源日漸枯竭,已列入中國首批植物保護名單。通過金毛狗組織培養的研究,對保護野生資源、擴大該物種分佈的數量,對該物種的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意義。

金毛狗分佈較廣,但蘊藏量不大,已列爲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由於人類活動和環境等原因,金毛狗的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對其野生資源的自然更新生長也造成嚴重威脅,應該有針對性地採取保護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