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燒烤、海鮮和扎啤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不用等到天黑,大大小小的燒烤攤子就出動了,雖然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但基本上都逃不了那幾樣:五花肉、烤大蝦、烤海腸、烤馬步魚……當然了,還有比較土豪的烤海蔘。

不過,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海鮮和啤酒不能放在一起喫,否則會引起痛風發作。有數據顯示,沿海居民的痛風發病率的確要遠高於內地。

痛風之所以形成,主要是由於體內的嘌呤過多,因爲痛風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相關,也就是說很多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異常導致的。

嘌呤代謝出來的物質叫尿酸,如果尿酸的累積量過高並超過一定標準,就會沉積在體內形成痛風石,從而引起痛風發作。

什麼是痛風

數據顯示,大部分海鮮的嘌呤含量都很高,尤其是沿海居民,對海鮮的攝入量遠高於內陸,所以痛風的幾率也就高了很多。

在日常飲食中,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包括動物內臟、濃湯,部分海鮮如沙丁魚等,每100g食物嘌呤含量超過200mg,而畜禽肉、甲殼類、鱸魚等,嘌呤含量在75mg—150mg/100g之間,第一類食物痛風患者應當禁止食用,而第二類則最好少喫。

很多綠葉蔬菜的嘌呤含量不高,花椰菜、菠菜等含量都在30~75 mg /100g之間,而根莖蔬菜、瓜類蔬菜的嘌呤含量更低,基本在30mg/100g以下,含量低的還有奶類以及蛋類,這些食物痛風患者都可以食用。

所以說,海鮮只是引發痛風的一個誘因,並不是說喝啤酒喫海鮮就一定能引發痛風。對痛風患者來說,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要儘量避免,海鮮只是其中一種,同樣的,痛風患者也並不是所有海鮮都不能喫。

三文魚、海蜇等的嘌呤含量都較低,只要飲食適量,就不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而海蔘體內所含有的嘌呤含量就更低了,僅爲4.2mg/100g,並且海蔘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其中的刺蔘黏多糖和硫痠軟骨素對於患者來說有一定的恢復身體的作用,應當適量食用。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平時注意飲食是正確的,應當儘量避免食用嘌呤較高的海鮮以及動物內臟、濃肉湯等,但是長期不食用海產品對身體也是有一定傷害的,尤其容易導致各種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適量的食用一些低嘌呤的海產品,是有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