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2017年郭柯执导纪录片电影《二十二》

《二十二》是一部票房超过了1.7亿的纪录片,它打破了中国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二十二》记录的是侵华战争时期幸存下来的“慰安妇”的生活现状。其实很早以前小编就想看看这部口碑很高的记录片,但害怕太沉重,所以一直没敢打开。清明假期终于决定打开这部纪录片,看完以后才发现这部电影跟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电影不但不惨痛沉重,反而自始至终贯穿了温暖的力量。

温暖的老奶奶

电影中所有的老奶奶都是被日军残害过的“慰安妇”。面对伤痛,他们并没有终日怨恨,通过镜头我们能感受到她们活的平凡又温暖、包容又坚强。已故的毛银梅老奶奶,原名朴车顺,童年时从韩国逃难到中国,路上被母亲抛弃,后来又被骗进慰安所。那里的遭遇让老奶奶丧失生育能力。但她依然认真生活,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她热爱毛主席,改名为毛银梅,让自己重新开始。老奶奶没有过多地讲述她的苦痛,只说“记得一点,又忘了一点”。

“老人的事了,有什么可说的呢”。但却表情很温暖地微笑着唱了两首童年时学会的民谣《阿里郎》和《桔梗花》。

还有温柔对待日本志愿者的王玉开奶奶和宁愿自己不吃饭也要喂小猫的李爱莲奶奶,她们就像蒲苇,也像水,温柔而坚韧地生活着。

温暖的导演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二十二》的导演郭柯以前还拍过一部讲述“慰安妇”生活现状的纪录片,叫《三十二》,因为在2013年全国幸存的“慰安妇”人数为三十二人。而当《三十二》这部电影创作完成的时候,“慰安妇”的幸存人数已经变成二十二人了。他突然意识到,“再过几年,再等下去,可能这个数字就要归零了”,于是有了《二十二》这部纪录片。

老奶奶们的经历是残忍苦痛的,导演其实可以用很多激烈的方式出来博取关注度和讨论度,可这无异于是在老人们深重的伤口上撒盐。郭柯没有撕开老人们的伤口,而是记录她们最普通生活:吃饭、睡觉、听戏等等,没有煽情,也没有激烈的控诉,没有传播仇恨,但却也没有一刻忘记。确实有不少人批评导演表现力度不够,甚至浪费资源,小编依然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那种难得的克制与温暖。温暖的志愿者

除了奶奶们的日常生活以外,电影中还有一群一直关注并帮助“慰安妇”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韩国、日本、中国等,也来自各行各业,有专家学者,摄影师和普通工人。他们一边照顾着老人们的起居,一边为老人与日本侵略者打官司,替受害者讨回公道。除了获取诉讼必须的内容,志愿者们基本不会触碰老人的创伤,而是努力让老人快乐的生活。

让小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日本志愿者,女孩经常去看望老人,给阿婆买东西,多到阿婆用不完。得知阿婆去世,她泣不成声。日本女孩在阿婆生前与她的相处中也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与坚强。当时日本女孩给阿婆看了一张曾参与过日本侵略战争的老年日本军人的照片,女孩本以为阿婆会很生气很愤怒,没想到老人只是笑着说:“原来日本人老了,连胡子也没有了”。

《二十二》是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影片中老奶奶们面对镜头,其实很想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但张开嘴却又说不出来。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怕自己的遭遇曝光会打扰到儿孙们的正常生活,也有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伤口太深,时间太久远,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不知从何说起了。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片尾曲唱出了这种感觉,委婉,含蓄,但更恰到好处。有几句歌词是:

出门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忧愁。 人进大门呵呵笑, 我进大门眼泪流。

你讲你难我没信, 我讲我难才是真。 你难你有平屋住, 我难住在苦瓜棚。

天上下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所谓“生死以外无大事”,影片以葬礼开头,葬礼结尾,就像我们一生的痛苦和欢乐有朝一日也会全部被深埋。导演和老奶奶们想告诉我们的,也许不只是那段历史的惨痛和人生的苦难,而是想说,无论经历过什么或正在经历什么,都应该好好生活,就像老奶奶说的那样:

李黎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