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帅)去年下半年,北太湖大道延伸段和望虞河南岸、大运河西岸新生了一条苏州与无锡的跨界道路。经苏锡两市共同命名,昨天,崭新的“吴门口路”的路牌、标志正式亮相,史载的古地名得以“复活”。这也是苏州首次与其他城市共同命名跨界道路。

2016年起,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根据北太湖大道延伸工程、长洲苑湿地公园工程以及群众需求,沿着望虞河南岸、大运河西岸,在整合、拓建、新建道路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半,形成了一条苏州与无锡的跨界道路,处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和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的交界区域。在道路建设阶段,工程队考虑到这里挨着望亭镇四旺村前月城自然村和新安街道沙墩港村月城公墓,在图纸上暂时标为“月桥路”。

究竟如何命名这条道路,苏锡两市非常重视。2017年10月起,相城区望亭镇协助地名主管部门聘请一些当地老教师、老干部,以历史文化的角度仔细研究、推敲。

今年3月27日,苏州和无锡两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负责人和相城区民政局、新吴区民政局、相城区望亭镇政府、新吴区新安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在望亭镇召开了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议暨跨界道路地名命名方案协商会议,并沿着界线实地勘察了拟命名的跨界道路的走向、起止。

跨界道路的命名方案共有3个,分别是:“吴门口路”“乌角溪路”和“通波桥路”,都是《望亭镇志》和一些古籍上记载的交界区域的古地名,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经过充分论证,会议通过了“吴门口路”地名命名方案。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吴门口路”尽管地跨苏锡两地,但两市历史上同属吴地,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和历史文化渊源,该道路统一命名为“吴门口路”,既契合所在区域的地理、文化特征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对跨界地理实体应当使用同一名称命名的要求和规范,更体现了苏锡两地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苏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莫俊洪介绍:“这是苏州首次与其他城市共同命名跨界道路。”

命名方案协商成功后,苏锡两市分别组织地名命名申报审批工作。4月11日,崭新的“吴门口路”的路牌和相关地名标志正式亮相,引导群众呵护吴文化、建设平安边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