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非法集資】珍惜一生血汗,遠離非法集資【防範非法集資】珍惜一生血汗,遠離非法集資

三、公安部提醒需要特別警惕的十類“投資理財”項目

【防範非法集資】珍惜一生血汗,遠離非法集資

(一)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爲幌子的;

(二)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爲幌子的;

(三)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爲幌子的;

(四)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爲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註冊登記的;

(五)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爲幌子的;

(六)以 “扶貧”、“慈善”、“互助”等爲幌子的;

(七)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八)以組織考察、旅遊、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羣衆的;

(九)“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十)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四、當前非法集資特點

(一)非法集資犯罪手法不斷翻新升級,從過去的農林養種植、資源開發、房地產銷售、原始股發行、加盟經營等形式逐漸升級包裝爲“投資理財”、“財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財、金融互助平臺/社區”、“股權衆籌”、“貴金屬、原油、大宗商品現貨”、“期貨”、“信託”、“私募基金”、“虛擬貨幣”等更專業的“資本運作”的理財產品,並且承諾有擔保、低風險、高回報。

(二)非法集資網絡化趨勢明顯,突破地域界限。藉助互聯網開展宣傳、銷售、資金支付、歸集並轉移資金,引誘人員參與,形成了互聯網+傳銷+非法集資模式,比如宣稱“零元購物”、“購物返本”、“消費=儲蓄”並發展會員的“消費返利平臺”。

(三)非法集資的犯罪形式更加隱蔽,欺騙誘導性強。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着“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以具體項目、債權標的、擔保物爲依託,業務流程、合同文本專業規範,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一些犯罪分子不惜投入重金,通過各類媒體(甚至中央電視臺)進行包裝宣傳,在高檔場所(如人民大會堂)舉行推介會、知識講座,邀請名人、學者和官員站臺造勢,展示與領導合影及各種獎項,欺騙性更強。

(四)非法集資有下鄉進村的趨勢。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或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檯,欺騙誤導農村羣衆;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佈“熟人業務員”,虛構高收益理財產品吸收資金;銀行代辦員制度早已取消,但一些老資格的“代辦員”仍然借用銀行的名義吸收存款,其實錢根本沒有存進銀行,而是被其挪作他用。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