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出無會日無會周,用“實招”爲基層減負

無論是無會日無會周的推出,還是採用視頻會議形式,都展現出向會議過多過濫開刀,大力整治“會海”的決心。

2019年是中央確定的“基層減負年”。近日,北京市委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爲基層減負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每週一爲“無會日”,每年設定“無會周”,在此期間原則上不召開全市性會議;在城市副中心召開的全市性會議原則上均採用視頻會議形式;到基層調查研究,看問題調研點比例不少於50%。

無會日、無會周,堪稱基層減負的又一實招。長期以來,會議數量過多,過於頻繁,是基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體現。有基層官員曾經抱怨,“過去,各種大會、專題會連着開,幹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頻繁的會議讓官員來回跑,擠佔了基層官員的大量時間,使得他們難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共管理和服務民衆上。大量存在的會議,更耗費了不菲的行政成本,降低了決策的效率。這也是基層治理狀況頻頻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所在。

正是因爲如此,北京市正視基層的呼聲,積極爲會議“瘦身”。無論是無會日無會周的推出,還是採用視頻會議形式,都展現出向會議過多過濫開刀,大力整治“會海”的決心。爲了確保會議“瘦身”的措施得到不折不扣執行,北京市委辦還在《若干措施》中提出,總體上要確保2019年發至縣團級以下的文件、召開的會議減少30%-50%。市級部門召開的本系統全市性會議每年不超過1次等具體目標和規範。這些明晰的要求,減少了模糊操作的空間,讓“會海”整治更加有的放矢。

整治“會海”,所帶來的效果是顯然的。以昌平區爲例,今年3月設立“無會日”,大力推動會議瘦身後,獲得基層一片好評。密雲區大城子鎮黨委書記常豔軍就表示,以前若是去區裏開會,開車單程就得40分鐘,有些更遠的鄉鎮耗時更長,“推行‘無會日’以來,我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走基層、抓落實。”

爲了確保整治的進度和效果,北京市還拿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一方面,選擇若干基層單位作爲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爲基層減負工作的監測點,評估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強化政治巡視巡察和政治督查,強化工作考覈,嚴查編造減負數據、瞞報謊報情況。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固已經取得的整治效果,防止問題的反彈,在制度上起到了爲整治“會海”保駕護航的作用。

推出無會日無會周,這樣的“實招”無疑值得點贊。社會需要更多類似的“實招”,減少對基層的打擾,把基層從大量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給基層官員和民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明傑(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