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人爲了民族大義,拋頭顱,灑熱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將這些人稱爲民族英雄,頂禮膜拜。岳飛無疑是其中最爲閃耀的一個,在遭遇靖康之恥後,在南宋面臨全面崩盤危險時,他與其他抗金將領一起,成爲擎天之柱,捍衛着宋王朝的最後一份尊嚴。

與岳飛的氣節和勇氣相符的,還有他的領導才能。當時金強宋弱,大多數宋朝將領都不是金人的對手,而岳飛卻以嚴明的軍紀,卓越的指揮才能和前瞻性的大局觀,成爲了那個時代最爲優秀的將領。他組織的大反擊,曾經打到了朱仙鎮,離收復故都只差咫尺。當時的岳飛意氣風發,他從不飲酒,但此時卻豪邁的對部將說:

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然而,此時的宋高宗,卻因懼怕岳飛勝利迎回了徽欽二宗帝位不保,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岳飛趕緊回師。岳飛接到這樣荒唐的命令,流下了英雄淚: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就是因爲岳飛的表現,爲南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極大激勵了其他的將士,雙方實力逐漸拉平,金人再也無法滅掉南宋。

然而,木秀於內,風必摧之。岳飛的精彩表現,成爲了宋高宗心中功高震主的夢魘,成爲主和派的阻礙,更成爲了金人仇恨的目標。宋金議和時,金兀朮在給秦檜的信中,明確指出: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

此後,岳飛等人被解除了兵權,然而,對他的迫害則剛剛開始。起先,秦檜的黨羽以岳飛支援淮西不利、主張棄守楚州等藉口,罷免了岳飛樞密副使的職位,讓他成爲一介布衣。戰爭之中風雲變幻,宋國丟失城池何止成百上千,卻因戰術安排而責難國家的守護神,何等荒謬!

更荒謬的是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王貴、王俊誣陷張憲“謀反”,並以此中傷岳飛。張憲寧死不屈,張俊乾脆捏造假口供說岳飛謀反。

審理岳飛的是何鑄,岳飛也不言語,坦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何鑄還是個有正義感的官員,此案審不下去了。但他有良心,秦檜就換沒有良心的万俟卨來審理。

万俟卨面對南宋的萬里長城,一點都沒有手軟,他對岳飛、岳雲父子用盡了酷刑。岳飛只是閉目,任其拷打。親屬探視他們時,看到“露頭赤體,各人杻械,渾身盡皆血染,痛苦呻吟”。

宋金和議此時已經達成,但岳飛一直沒有釋放,万俟卨使用了一套又一套的手段,得到了岳飛的“供詞”,卻只有八個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宋廷內外,對於岳飛的遭遇也很多人在奔走相救。但只要替岳飛說情的官員,都被秦檜罷免。對於鄉野的百姓,他們也非常忌憚。建州布衣劉允升,聚集鄉民,要爲岳飛訴冤。万俟卨書信告知秦檜,秦檜猶豫不定。

此時他的妻子王氏,看了書信之後,催促秦檜趕緊處死岳飛。秦檜還在躊躇,王氏卻窺見笑曰:“老漢何一無決耶!捉虎易,放虎難也。”

就這樣,在一羣奸人的聯手下,秦檜進宮面見宋高宗商討處置方案。一天後,聖旨賜死岳飛、張憲、岳雲,並且命令楊沂中監斬。這時候的岳飛,才三十九歲,正是英氣逼人,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岳飛死後,南宋百姓爲之哭泣,而對岸的金人聽說後,彈冠相慶,通宵達旦飲酒作樂。

宋高宗的壽命很長,在位時間也很長。在他執政時期,岳飛的冤案一直不能昭雪,而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一個個都得以善終。看起來,奸臣並沒有得到報應。

然而宋孝宗即位之後,岳飛冤獄終於平反,遺體被禮葬在西湖棲霞嶺,後來的諡號越來越高貴。反觀這四個小人,不僅評價越來越低,還永久被釘在恥辱柱上。凡有嶽王廟處,基本上都有這四個人的跪像。嶽武穆流芳百世,被萬千兒女所尊敬,這四人卻永遠遭受遊人的唾棄。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參考資料:《宋史》、《金佗稡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