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着珠寶,頭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髮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後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此調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最多。

《菩薩蠻》爲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爲兩仄韻,兩平韻。前後闋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爲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 《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爲"花間詞派"之鼻祖。

註釋:

小山: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另外一種理解爲:小山是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摺疊的,所以說小山重疊。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

鬢雲:像雲朵似的鬢髮。形容髮髻蓬鬆如雲。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頰。

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鬚,故稱蛾眉。一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

羅襦:絲綢短襖。

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譯文: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髮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着一雙雙的金鷓鴣。

讀後感悟:

本詩用華麗的辭藻描繪出一幅大戶人家的少婦的睡晚懶起圖,將鏡頭從遠處慢慢拉近,先描繪了女子閨房裝飾的華麗和精緻,再從妝容和衣着寫到睡晚懶起的女子形象,用字巧妙,一詞一句之間盡顯女子的美麗動人和慵懶姿態,給後來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作者:小喵

編輯:小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