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爲翰墨頌師恩。”中國自古以來就將知恩圖報作爲一種傳統美德,一個人想要在社會立足,必然是依靠德行服衆。很多人在離開校園後,至今都未曾再踏入過校門,而有些人,卻在用實際行動回饋着自己的母校。佘啓光,一個在畢業以後爲母校捐款千萬人民幣的曾經清華校園的莘莘學子,他,正在用汗水和拼搏,書寫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2012年的秋天,佘啓光踏入了一座幾乎是人人嚮往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此後,他在這裏度過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作爲學生代表宣讀誓詞,成爲“共聚同秀”迎新晚會主持人,佘啓光用自己的行動支持着學校的活動,並且讓他收穫了老師同學的一致好評。

畢業後,佘啓光還在事業的起步階段,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清華MBA教育中心全球合作部負責人荀多多老師那句“有機會支持清華經管學院和MBA項目”的話,2016年5月20日,佘啓光捐贈人民幣120萬元,用來支持今後10年清華經管學院全球MBA項目(GMBA)的海外招生推廣;2017年,他又增加了50萬元的金額來支持母校的MBA項目;與此同時,他每年還將出資5萬元刊費用來支持全球MBA項目每年兩期的英文雜誌“Gateway” 。除此之外,他每年還會捐資15萬元,支持“共聚同秀”迎新晚會,而在2018年,他還將會將出資270萬元支持《香港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課程的運營。

從畢業至今,佘啓光已經爲母校捐款千萬,而且他表示,隨着公司的發展,他以後會爲母校資助更多的款項,幫助母校發展,爲在校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

現在,清華學子談起佘啓光,無一不對其豎起大拇指,而這位“風雲人物”,他也在用他的成長經歷告訴自己的學弟學妹,成功沒有捷徑,拼搏纔是關鍵。

佘啓光雖然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但是父母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從小耳濡目染使他的身上既有父親慷慨解囊的仗義,又有母親勤儉持家的美德。兒時曾在加拿大居住的佘啓光,沒有一分零花錢,直至13歲才擁有第一張僅僅五千元加幣的信用卡,而且他的母親要了解他花的每一分錢,幫助他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而這一習慣,也成功幫助佘啓光度過了國外的大學生活。

因爲學習成績優異,佘啓光成功考入了紐約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佘啓光在美國從事豪宅接待工作,工資爲每小時18美元,並不像其他“富二代”那樣在大學裏享受人生,佘啓光的每一天都過着節衣縮食的生活。一美元買兩個漢堡,3.6美元買果汁,他一天的生活費僅僅爲5美元。隨後,他在房產中介考取了銷售牌照,以紐約大學學生的身份銷售房子,生活在經商之家,再加上良好的教育,讓他第一月便掙了9000美元,第二個月掙了14000美元,第三個月掙了19000美元。此後,他開始他介入地產領域,與一位朋友開設了一家地產公司,隨着公司規模的擴大,爲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他與另一位合夥人在紐約又成立了一家高端房地產中介公司,每年賺得利潤100萬美元,並因此獲取了一項特殊獎勵——成爲不到25歲的美國紐約地產界的貢獻者之一。

目前,佘啓光將事業重心放在香港,與幾位合夥人開設了一家金融公司——大錦永銀投資有限公司,並且還設立了一家基金會,捐資2000萬元專門用於支持清華校友,幫助那些在創業道路中遇到困難的校友。如今,佘啓光對於母校的奉獻精神和他個人的拼搏精神如同火炬一般照耀了清華學子前行的路,讓每一個人深深銘記,不忘師恩,勇敢拼搏,明天會更加精彩!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爲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覈實相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