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爆出一則新聞:喬欣和楊洋戀愛了。

說起喬欣,大家對她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停留在《歡樂頌》的關雎爾。

提起關雎爾,我們想到的:她是一個有點木訥、不善言辭、說話溫吞甚至有點軟弱的姑娘。

在生活中,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只能默默喜歡,從來不表明心跡。

在職場中,她能力出挑,爲了年終考覈願意加班,願意拼命。好心幫同事做數據,結果出了問題,被甩鍋,還受到了上司的痛批,只能默默流眼淚。

關雎爾代表的職場形象,是職場現狀的一個縮影。

有一類這樣的人,他們內向、不善言辭、不大喜歡和大家打成一片,說起話來有點支支吾吾。儘管能力很好,但是依然在職場當中沒有存在感。

我們暫且將這樣的人定義爲“內向者”。

其實性格內向,並非社會所追捧的一種性格。由於我們所處的社會是羣居式動物,我們無法避免要溝通、要交流、要處好人際關係。但是性格內向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在職場當中,性格內向的人,他們不善於爲自己爭取權益,更不懂得如何處理身邊的人際關係。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要如何在職場中完成逆襲?

如此看來,是不是性格內向的人,在職場當中升職加薪之路會更困難呢?

事無絕對。

提起張小龍都知道,他是微信之父。可以說,是他一手締造了微信帝國的誕生。僅憑微信,就爲數以百萬自媒體從業者帶來了就業機會、創造了不少的財富神話。

但是你知道麼,張小龍其實也是一個性格內向者。

大學時候的張小龍,每天除了門頭學習讀書以外,就是喜歡下圍棋、打桌球。下圍棋,他坐一下午,一句話也不說。打檯球,一晚上,都是他悶着頭把球打光。在外人眼裏,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甚至很沉悶的人。

微信上線的時候,張小龍都嘲笑自己:世間大多數的創造,都源自對自己長相絕望的人。我一個社交失敗者,居然搞起了社交軟件。

張小龍性格內向、不喜歡混圈子、甚至不喜歡出名。但是他照樣成爲了一個偉大的產品經理,他的職場之路,同樣令人歎爲觀止。

其實不僅僅是張小龍,據說,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心的人。比如比爾·蓋茨、巴菲特、愛因斯坦等。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僅僅是因爲他們充分利用了內向者的優勢所在。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要如何在職場中完成逆襲?

木訥的喬欣、偉大的張小龍,內向者的優劣勢到底有哪些?是什麼讓他們變得不同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性格內向者的優劣勢。

性格內向的人,其背後的優劣勢有哪些?

劣勢:

1.說起內向者的劣勢,首當其中的就是不善言辭了。

在職場當中、不管在什麼場合,都離不開溝通能力。而作爲性格內心的員工,首當其衝的是不懂得拒絕。

就像關雎爾在面臨同事的求職時,即使自己也很忙,卻沒法拒絕別人的求助。

如此一來,不僅增加自己的工作負擔不說,還會被領導認爲,工作效率低下。

2.職場的發展更容易受阻。

內向的人因爲不擅長言辭,又經常是默默無聞的工作,很容易成爲職場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人。而這樣一來,領導就看不到、也沒法交付重任呀。

如果領導想提拔一個人,一個性格外向容易溝通交流的和一個性格內心不善言辭的人,他當然是選擇性格外向容易溝通的了。

性格內向,不僅向下管理有困難,而且也很難相信性格內心的人可以做好團隊管理工作。

優勢:

1.就上面的兩個劣勢來說,其實反過來看也可能是優勢。

正是因爲不善言辭,所以更多的把時間花在個人的自我提升上。比如關雎爾上班時間認真工作,下班以後還要爲自己充電。

多數的性格內心者,更願意把時間花在享受獨立工作當中,如寫作、畫畫等。

寫出《哈利·波特》的JK羅琳,她正是因爲把時間都花在了作品創造當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才得以創造了一部偉大的作品。

2.內向的人更善於傾聽和觀察。

儘管內向的人在表達上面會弱一些,但是他們確實一個好的傾聽者和觀察者。他們願意傾聽別人的感受,可以捕捉都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

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

在Foxmail還沒有盈利的時候,周鴻禕曾好心地建議張小龍,要在Foxmail上加廣告,要盈利。

但是在張小龍看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只要有用戶就好,只要有情懷就夠。不管是張小龍的Foxmail還是微信,無一不是站在用戶層面考慮問題,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儘管他們不善言辭,但是他們更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要如何在職場中完成逆襲?

我們看到了內向者的劣勢,但是同時也看到了內向者的優勢。既然如此,作爲性格內向的職場人,應該如何更大化提升職場競爭力呢?

1. 揚長避短,做更擅長的事情

對於部分內向者來說,要一下子變得善於溝通,確實很困難。既然如此,倒不妨將這一特性轉化爲自己的優勢。

不善於溝通,可以不經常性溝通、也完全可以不和同事打成一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提倡溝通不代表就不溝通、不說話、不發表自己的見解了,只是需要溝通的場合變了。可以繼續沉默,但是適當的場合一定要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要做到有備而來。

比如說會議上、或者其他重要場合,完全可以適當地展示自己。但是發言的內容,一定是要精準的、符合主題的、能戳中人心,影響到關鍵人物的。

性格內向的人,不缺乏實力,缺的只是在正確的場合,讓更多的人知道其實力。

2. 運用4P理論,實現內向者的逆襲

4P理論是在《內向者溝通聖經》提到的一個法則。

4P理論包括了:準備、展示、推動和練習四個步驟。

首先是準備。

比如我們收到團隊開會的通知,我們知道開會的主題是啥。那麼我們可以圍繞主題,設想下開會的具體細節和流程,到底會說什麼,有哪些地方,需要團隊其他成員發言的,我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回應。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提前模擬會議過程,想象領導和團隊同事會有哪些疑問,我們可以率先做好應對策略。充足的準備可以消除我們的不安感,增加自信心。

其次是展示。

等到了會議現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定位。假設我們不僅僅要作爲會議的旁觀者,聽別人講,我們可以自己成爲會議上的參與者,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由於我們有過充足的準備,所以即使真正到了展示的場合,我們的壓力也並沒有那麼大。

有質量地展示和曝光,更能讓別人注意到你。

再次是推動。

面對了大家的質疑,我們確實也會很難受。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逼自己一把,勇敢接受挑戰。

害怕被批評,就厚着臉皮被多罵幾次;害怕公共場合發言,就抓住每一個機會;害怕社交,就逼自己約同事喫飯。

每一次踏出舒適區,都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

最後是練習。

在練習階段,我們要做到刻意練習。即有目的、有反饋、有改進的練習。

比如我們演說能力不行,那就每天逼自己說上一分鐘的即興演講。堅持每天練習,哪一點沒做好,就重頭再來。爭取下一次比這一次更好。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對於演說能力,也沒有那麼難以培養。

4P理論是專爲職場中的內向者所設計,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內向的人更多地去展示自己,爲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權益,實現職場逆襲。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要如何在職場中完成逆襲?

其實,這個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性格內向者,所以,職場中的你我一點也不孤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