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標普全球評級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管,此次要求銀行不得提供新增貸款。本週財政部頒發“23號文”,要求國有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進一步提供貸款,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簡稱“平臺公司”)。

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李國宜表示:“我們認爲受此次新規影響最大的將是新投資項目的融資。中國的平臺公司將更難以獲得新項目的貸款。”

2017年中期,中國管理層將控制金融風險作爲其政策的首要任務。引發金融風險的主要因素包括國有企業(含平臺公司)的高槓杆率以及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

近年來,中國政府反覆告誡平臺公司勿過度舉債,平臺公司通常爲地方基礎設施及相關開發項目的融資提供擔保。政府部門已公佈多項控制債務水平的措施,特別是針對政府層面和平臺公司舉債主體層面。而此次頒發的23號文則直接針對金融企業——銀行。

基礎設施貸款的門檻更高

作爲各國有銀行的主要股東,財政部告誡各商業銀行需嚴格遵守國家優先控制金融領域風險的政策規定。財政部禁止銀行從事任何會增加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活動,包括購買第三方服務、投資項目的回購承諾、以及業績或收益擔保。此外,借貸方需在市場基礎上評估項目的融資可行性或現金流充足狀況。

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呂嵐表示:“我們認爲,由於許多投資項目無法達到市場收益的標準,因而此類項目的新融資渠道容易受影響。更準確地說,中國的銀行在爲平臺公司的投資項目提供融資時,都依賴於政府的隱形擔保及其他形式的財務支持。”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礎設施項目在進行新融資時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困難,這也將導致投資放緩。地方政府已使用類債務結構對項目進行注資、承諾回購、或提供擔保,以便向投資者提供支持。

標普預測政府部門將需要在中期(三年)消除金融危機,這在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有所闡述。

再融資應另當別論

標普認爲政府部門並不希望完全切斷平臺公司的貸款渠道。在提到平臺公司現有存量債務的再融資問題時,23號文的嚴厲語調轉爲溫和。該法規要求借貸方應避免停貸從而對發債人造成流動性壓力。

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劉欣表示:“毫無疑問,中國政府擔心如果突然切斷地方政府的貸款渠道,可能將導致金融系統風險。”

市場對於平臺公司的負面消息非常敏感。在債券市場,規模更小的平臺公司發債人的五年期債券的收益率上升至7%以上,爲近三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相較政府債券,平臺公司的債券利差也顯著擴大。標普認爲,隨着政策制定機構引入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細則,債券收益率可能持續上升。並且對於由更低層面政府持股的小規模平臺公司而言,投資者有更高的風險溢價要求,以顯示其信用壓力風險上升。

鑑於債券市場環境更趨艱難,標普預計銀行仍將向平臺公司提供貸款,以滿足其再融資需求。人民幣2萬多億元的平臺公司債券將於2018-2019年到期,約佔未到期債務總額的20%。即便藉助銀行再融資,今年平臺公司的流動性仍將承壓。而隨着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另類融資渠道正在關閉。中央政府領導的以政府債券(流動性的主要來源)置換平臺公司債務的方案也將於今年8月結束。

跨境發行受限

23號文對平臺公司的債券發行亦有負面含意,特別是在境外市場的債券發行。而關於債券承銷商在發債說明書中允許披露的信息及表述,該法規亦有規定。

國有金融機構在擔任債券交易的承銷商時,不得披露地方政府的財務數據,以明示或暗示其將向平臺公司提供支持。該法規還提到,承銷商需對發債人的償債能力和償債融資安排進行盡職調查。總而言之,標普認爲該法規將促使上述承銷商遵守更嚴格的承銷標準,然而降低了政府的信息披露程度。

銀行仍可以通過購買省級政府債券和專項債券,來持續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今年政府預算允許地方及地區政府新增2.18萬億元省級政府債務,相較2017年的1.6萬億元,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擴大。然而這一融資渠道將僅能滿足部分基礎設施支出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