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2018年3月24-25日,由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举办的“聚精汇神——神经精神疾病高峰会”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圆满召开。来自全国顶尖的神经科和精神科专家齐聚一堂,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典。

赛诺菲公司还特别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叶钦勇主任、北京医院的陈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肖勤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先文教授,从专家的视角,剖析了帕金森病诊断、非运动症状及精准医疗相关的热点问题。

1

遵循指南推荐,规范化帕金森病的诊断

■ 叶钦勇主任指出,三甲医院、省级、地市级医院的医生通常会遵循指南推荐来进行诊断。而县级医院,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较为随意,会发生漏诊、误诊现象,对一些特殊的帕金森病综合征,他们很难识别和诊断。

聚精汇神帕金森病分会场叶钦勇教授精彩演讲

MDS指南、欧洲EFENS指南和NICE指南是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帕金森病指南。国内医生基本上遵循MDS指南进行诊断,但是也要看各个医院专家的喜好。

中国指南、MDS指南和NICE指南在诊断上有一定差别,中国指南和MDS指南在症状识别方面将四个主征减为三个主征,而NICE指南未进行改变。

此外,在诊断流程上,中国指南更加流程化,操作性更强,一些非帕金森病专业的医生也可以根据其进行诊断。相对来说,NICE指南的优势在于在证据级别上有病理指征的标准,很多临床医生更认同,但是诊断时稍微复杂。

2

患者和医生对非运动症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 肖勤教授指出,既往临床医生仅关注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近十几年以来,非运动症状越来越受到重视。非运动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些非运动症状可以在运动症状之前就已出现,如便秘、嗅觉减退等。此外,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非运动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治疗方面,首先要判断非运动症状和所用的帕金森病药物有无关系:

• 如果有关,需要先调整帕金森病药物,如果无效,再加用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 如果非运动症状与帕金森病药物无关,而是由帕金森病疾病本身造成的,则需要加用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聚精汇神帕金森病分会场肖勤教授精彩演讲

3

精准医疗有待深入研究

■ 陈海波教授指出,对于帕金森病,目前为止还做不到严格意义上的精准医疗,只能说相对个体化,或者相对精准。真正的精准需要药物基因学的研究确定,但是现在药物基因学,特别是基因不同类型对药物影响研究得还不多,也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如果想运用在临床上,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也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哪种药物可以实现神经保护、基因修饰的效果。

审批号:SACN.TTL.18.04.24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