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2018年3月24-25日,由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舉辦的“聚精匯神——神經精神疾病高峯會”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圓滿召開。來自全國頂尖的神經科和精神科專家齊聚一堂,爲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典。

賽諾菲公司還特別邀請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葉欽勇主任、北京醫院的陳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肖勤教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陳先文教授,從專家的視角,剖析了帕金森病診斷、非運動症狀及精準醫療相關的熱點問題。

1

遵循指南推薦,規範化帕金森病的診斷

■ 葉欽勇主任指出,三甲醫院、省級、地市級醫院的醫生通常會遵循指南推薦來進行診斷。而縣級醫院,尤其是不發達地區的縣級醫院醫生在進行診斷時較爲隨意,會發生漏診、誤診現象,對一些特殊的帕金森病綜合徵,他們很難識別和診斷。

聚精匯神帕金森病分會場葉欽勇教授精彩演講

MDS指南、歐洲EFENS指南和NICE指南是國際上比較權威的帕金森病指南。國內醫生基本上遵循MDS指南進行診斷,但是也要看各個醫院專家的喜好。

中國指南、MDS指南和NICE指南在診斷上有一定差別,中國指南和MDS指南在症狀識別方面將四個主徵減爲三個主徵,而NICE指南未進行改變。

此外,在診斷流程上,中國指南更加流程化,操作性更強,一些非帕金森病專業的醫生也可以根據其進行診斷。相對來說,NICE指南的優勢在於在證據級別上有病理指徵的標準,很多臨牀醫生更認同,但是診斷時稍微複雜。

2

患者和醫生對非運動症狀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

■ 肖勤教授指出,既往臨牀醫生僅關注運動症狀和運動併發症。近十幾年以來,非運動症狀越來越受到重視。非運動症狀在臨牀上較爲常見,有些非運動症狀可以在運動症狀之前就已出現,如便祕、嗅覺減退等。此外,隨着患者病情不斷加重,非運動症狀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甚至超過運動症狀。

治療方面,首先要判斷非運動症狀和所用的帕金森病藥物有無關係:

• 如果有關,需要先調整帕金森病藥物,如果無效,再加用其他對症治療藥物。

• 如果非運動症狀與帕金森病藥物無關,而是由帕金森病疾病本身造成的,則需要加用其他對症治療藥物。

聚精匯神帕金森病分會場肖勤教授精彩演講

3

精準醫療有待深入研究

■ 陳海波教授指出,對於帕金森病,目前爲止還做不到嚴格意義上的精準醫療,只能說相對個體化,或者相對精準。真正的精準需要藥物基因學的研究確定,但是現在藥物基因學,特別是基因不同類型對藥物影響研究得還不多,也沒有廣泛開展起來。如果想運用在臨牀上,還需要深入研究。目前也無確鑿的證據證明哪種藥物可以實現神經保護、基因修飾的效果。

審批號:SACN.TTL.18.04.24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