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股價在相對低位長期橫盤整理後,呈現價升量增價跌量減,是莊家利用推升式建倉和下挫式洗盤的手法爲拉昇做準備,一旦出現地量見地價時就可以輕倉介、因此得出結論,只要大盤的日成交量滿足60日均量線後,5日均量線和20日均量線上穿60日均量線時,就表明有大量的資金進場,這時,只要MACD已經形成金叉,零軸線上已經生出紅柱,當日K線又成功突破21日均線就是進場買入股票的時候,大盤就會隨之出現一波持續的上漲行情。在股價拉昇初期,莊家情洗獲利盤時股價出現回調,成交量萎縮於20日均量線之下,但均量線並未形成死叉,說明莊家鎖定籌碼穩定。

從成交量突破均量線尋找莊家蹤跡

成交量是股市資金進出的指標,更是股價的血液,資金充裕則成交量遞增,反之,成交量呈現遞減。均量線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市場平均成交情況,亦即交投趨勢的技術性指標。在成交量圖中,可以看出均量線在成交量柱條圖之間穿梭波動,從而推動股價變動的趨向。觀察日均量線和周均量線,主要觀察成交量的變化以及成交量與均量線的對比變化,*捕捉主力機構的行跡和判斷股價的趨向,有很好的實戰作用。

在股市中,使用均線來量化價格的投資者比較多,它得出來的是平均成本的概念,而使用均量線來選擇買賣點的投資者相對較少。但實戰經驗證明,均量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莊家的成本和持倉多少等情況,是監控主力動向非常有效的指標,也是股市高手在選擇買賣點時參考的重要指標。從實戰中發現,60日均量線和20日均量線在判斷主力資金和趨勢轉機有着不可輕視的作用:當成交量滿足60日均量線時往往是資金進場的信號,當20日均量線走出圓弧底後往往是趨勢出現轉機的信號。

【突破60日均量線(季均量線)是行情啓動的重要信號】

成交量實際就是進場的資金量,有成交量才表現有資金進場。從我多年的實戰中,找體會到這是一個很好且在實戰中很有效的一個均量線組合。在均量線組合中,我更重視成交量對季均量線的突破,因爲不論大盤還是個股,對季均量線的突破,它通常標誌着是行情啓動的一個重要信號。當大盤下跌時出現小陰線的成交量逐漸萎縮爲有利則進信號,當大盤在上漲時出現小陽線的成交量逐漸萎縮爲無利則退信號。

無論大盤或個股,底部成交量出現間隙性放大的過程,是主力機構動作行情啓動的前奏,對60日均量線的有效突破是判斷行情啓動的關鍵,也是擇機介入的預備信號。而60日均量線的不斷上移和成交量的持續放大,是決定成交量區域性行情大小的重要尺度。而股價上漲至高位後出現區域性的巨量,且5日均量線和20日均量線若出現多次死叉,應做好賣出的準備。運用季均量線研判法參與主流熱點個股的操作,其有效性更大,獲取的利潤將更爲可觀。

在上漲行情初期,成交量持續上揚,5日均量線和20日均量線上穿60日均量線,呈現量價俱升,顯示股價上漲的動力和市場人氣的聚集;在股價拉昇初期,莊家情洗獲利盤時股價出現回調,成交量萎縮於20日均量線之下,但均量線並未形成死叉,說明莊家鎖定籌碼穩定;當頂部出現高於60日均量線的天量,往往是強駑之末,則表明莊家有出貨跡象,而行情進入尾聲時,儘管股價再創新高,20日均量線走平或下降,表明市場追高跟進意願發生變化。

在連續下跌末期放出高於均量線的巨量,是市場極度恐慌湧出拋盤的最後一跌,也表明有資金在下面承接;在股價不斷跌出新低之後,成交量又萎縮於20日均量線之下,當20日均量線走出圓弧底形態後開始微微上翹,成交量出現時而突破60日均量線的量堆量柱,表明已有資金進場逢低吸籌;當股價在相對低位長期橫盤整理後,呈現價升量增價跌量減,是莊家利用推升式建倉和下挫式洗盤的手法爲拉昇做準備,一旦出現地量見地價時就可以輕倉介、因此得出結論,只要大盤的日成交量滿足60日均量線後,5日均量線和20日均量線上穿60日均量線時,就表明有大量的資金進場,這時,只要MACD已經形成金叉,零軸線上已經生出紅柱,當日K線又成功突破21日均線就是進場買入股票的時候,大盤就會隨之出現一波持續的上漲行情。當大盤出現破位下跌的信號後必須要止盈止損清倉離場,試問: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其實,每年的大盤也就是兩三波的趨勢性波段行情,該休息時必須要空倉。

下面介紹下最全量價關係講解(圖)

第一種是地量地價。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地量地價是成交量非常少,股價也創了新低的一種現象。這是股票達到底部的一個重要標誌。

股價一直在持續下跌,但是沒有出現過放量下跌的情況,那麼就算出現了地量地價,也不能說明出現了底部。市場需要跌倒多頭徹底喪失信心,跌勢纔可能會停止。例如中聯重科在下跌過程當中有兩個階段性的帶量下跌。之後出現了地量以及地價的現象。地量出現後,可能出馬上出現地價,也有可能在後續的時候再出現地價。空頭的下跌能量釋放出來,市場止跌上揚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天量天價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天量天價則是指個股放出了巨量,股價也處於高位。這是量增價漲的極端情況。這意味着股價基本是處於上漲的末期,說明市場極度瘋狂。有人賣,同時也有人大量接盤,多數情況是屬於不理性的搶購籌碼。天量之後,市場會恢復理性,股價就可能會下跌,進入調整階段。例如圖中中聯重科在創天量之後,伴隨而來的天價,當然天量天價也有可能同時出現。在見到這類情況的時候,小散最好多回避。但是也存在着回調之後,股價繼續創新高的情況。

三.無量漲停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無量漲停是指個股的成交量很少,股價卻出現漲停。它是量縮價漲的一種極端情形。這說明出現巨大的封單,而且基本沒有拋壓。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重大利好的情形,特別是中小盤股,莊家比較偏好。例如隆平高科在獲得中信集團入主的情況,復牌後就出現了無量漲停。

四.無量跌停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無量跌停是個股的成交量很少,而且股價出現跌停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有重大利空消息的個股中。主要是因爲在一些個股出現利空消息後,資金會不計成本的出逃。這是也沒有人願意接盤,造成賣盤很大。買盤很少的情況。例如今年四月份的ST博元。

五.底部放量

底部放量是個股在相對低的底部突然放出巨量的現象。此時的股價有可能上漲,也有可能下跌。底部巨量是一種特殊的現象。因爲底部往往是一個比較平和的地方。但是此時多空雙方卻在此處產生了巨大的意見分歧。

出現底部放量,一般是股票的下跌還沒有被消化之前,突然出現了重大消息。多空出現了巨大的意見分歧,有人看多後市,有人看跌。如果進場的多爲散戶,那麼個股後期仍將繼續下跌。如果進場的是主力,那可能一路上漲。對於此類情況,不確定較大,如果您不是短線受,作爲小散戶,最好還是避而遠之。

如何通過看成交量和籌碼分佈來判斷主力的建倉、洗盤和出貨

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拿到我們股 市中也是很適用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看K線圖,只注意眼前這幾天的,或是眼前這幾周的,而不用縱觀全局,這往往讓散戶受傷不淺。

第一部分:看成交量跟隨主力建倉(我在這裏舉幾個例子):

如圖1:(這是廣發證券2011年初的走勢)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1、 2011年2月14日廣發證券下跌一段時間後,在這一天突然來了一根漲停的大陽線,你說你買不買?我想大多人多會買,因爲股價從62元到這裏40多元跌了 不少了元20元的跌幅了。而且還有個小平臺,表示要起穩了。還有當天是放量漲停,表明主力不想再跌下去了,馬上要拉昇了。

2、 其實大家說的都不算錯,但是正向我前面說過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果大家,把這張K線圖縮小再縮小看看,馬上就會發現結果不一樣了,你自己就會推翻你之前的看法。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廣發證券縮小的K線圖。

如圖2:(這是廣發證券從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近一年的走勢)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這張縮小的圖大家就看得明白了,該股從2010年8月的30多元啓動,一直拉昇到了最高點62.65元。然後股價一直跌到了30.50元才真正的企穩。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開出了,主力在50元上方就是瘋狂的出貨,但隨後這是主力發現跟風出貨的人太多,主力才變成了邊拉邊出貨的策略。而下跌中拉昇的過程有不 少老股民進場搶反彈,從而接了主力的盤,主力經過兩次拉昇,貨出玩了,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新股民套在山頂,而老股民都是套在半山腰上。所以說,除非你是 短線的高手,要不不要急着去搶這個反彈,否則會後悔一輩子。

舉了這個例子,大家也許明白了些道理,這就是我說的,“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道理。好下面就讓我告訴大家怎麼看成交量發現主力建倉某隻股票,我們發現了這個奧祕就可以跟隨主力一起建倉了。

如圖3:(這是廣發證券從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近一年的走勢,大家注意下面的成交量變化)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圖3

當我們把廣發證券的圖縮小後,你就會很容易發現,主力建倉不是悄無聲息的,因爲下面的成交量已經告訴了我們,大家看了我在成交量處畫的方塊了,前面一次(2010年9月初)的成交量放大,正是主力從30元啓動的時候。

再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如圖4:(這是國陽新能從2008年9月18日到2010年11月15日二年的走勢,大家注意下面的成交量變化)

從虧損200萬賺到1000萬:短線只因堅守“縮量陽線滿倉,放量陰線清倉”,喫透少走10年彎路

圖4

1、從縮小的全景圖,我們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主力就是從2008年的9月18日開始建倉,因爲成交量就是從那天起開始突然放大的。股價是從前期的14.7元附近跌到了最低點的2.77元,該股跌幅達到了85.7%。

2、主力從3元多進場到20元之間都是在建倉,時間用了整整2年,主力成本可以分析爲:20 3=23除以2=11元左右。

3、最後主力從15元多啓動,股價過34元開始出貨,主力在該股獲利3倍以上。

實戰操作中,投資者在研判成交量時應把握如下原則:

①實戰操作中,最有用的成交量變化是放量和縮量。在用成交手數作爲成交量研判的主要依據時,需要使用成交金額與換手率進行輔助研判,從而更好地理解成交量的變化趨勢。

②在股價走勢中,成交量有許多種變化,難以判斷的是變化的界限,多少算放量,多少算縮量,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律,也沒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絕對數據,因此,不可機械套用放量、縮量的概念。

③成交量的變化關鍵在於趨勢,投資人要善於把握放量、縮量、背離、同步的變化趨勢。這種趨勢的把握來自於對前期走勢的整體判斷以及當前的市場變化狀態。

④所謂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只是相對某一段時期而言的,具體的市場含義則需要看當時的盤面狀態以及股價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真正確定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