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利普斯科姆

2011年4月14日,美国无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利普斯科姆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简介

利普斯科姆于1919年出生,1941年从美国肯塔基大学毕业,同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1942年师从里纳斯·鲍林学习物理化学,1946年获理学博士。1946-1958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59年任哈佛大学教授直至退休。

1976年,因在硼烷结构方面的研究贡献,利普斯科姆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经历

1919年,利普斯科姆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城。

1941年,在肯塔基大学毕业,同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物理。

1942年,在里纳斯·鲍林处学习物理化学。

1946年,获理学博士。其后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

1959年,以后转到哈佛大学化学系,担任系主任工作。

早期的研究侧重于结构理论。1949年以后,开始转入对硼化合物特别是硼烷、碳硼烷及其一系列衍生物的系统研究,近二十年时间里,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硼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方面,并且取得了许多卓越的进展和成就,推动了现代有机硼化学的发展并为揭示各种准金属化合物,金属互化物的化学键本性,研究其功能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金。2011年4月14日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享年91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