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利普斯科姆

2011年4月14日,美國無機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利普斯科姆逝世,享年91歲。

人物簡介

利普斯科姆於1919年出生,1941年從美國肯塔基大學畢業,同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物理,1942年師從里納斯·鮑林學習物理化學,1946年獲理學博士。1946-1958年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1959年任哈佛大學教授直至退休。

1976年,因在硼烷結構方面的研究貢獻,利普斯科姆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主要經歷

1919年,利普斯科姆生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城。

1941年,在肯塔基大學畢業,同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物理。

1942年,在里納斯·鮑林處學習物理化學。

1946年,獲理學博士。其後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

1959年,以後轉到哈佛大學化學系,擔任系主任工作。

早期的研究側重於結構理論。1949年以後,開始轉入對硼化合物特別是硼烷、碳硼烷及其一系列衍生物的系統研究,近二十年時間裏,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硼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和功能方面,並且取得了許多卓越的進展和成就,推動了現代有機硼化學的發展併爲揭示各種準金屬化合物,金屬互化物的化學鍵本性,研究其功能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爲此,獲得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金。2011年4月14日因肺炎及併發症逝世,享年91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