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召開,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發佈《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在科技的創新推動下,數字文化產業呈現出嶄新的發展態勢。報告顯示:數字文化市場下沉趨勢凸現,富媒體形態的數字文化市場佔據發展先機;數字文化消費活力有望成爲當地文化經濟發展“晴雨表”,以IP爲核心向“文化+”延伸,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可以進一步釋放數字文化的市場價值。

隨着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普及,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已擁有6.75億網絡新聞用戶,6.12億網絡視頻用戶,5.76億網絡音樂用戶,及4.32億網絡文學用戶等,在整體網民中佔比均過半。報告推出的“數字文化”指數,彙總了騰訊及閱文集團、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快手以及貓眼電影數據,衡量全國351個地市的數字文化消費活力。

數字文化市場下沉和縱深發展,富媒體形態成爲趨勢

隨着數字技術和文化融合的加快,數字文化已經成爲當前大衆文化消費的主流形態,深刻影響着他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達方式。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數字文化消費活力走向全面釋放,數字文化市場下沉趨勢凸現,富媒體形態的數字文化市場佔據發展先機。

廣東的數字文化指數領跑全國,31個省份排位變化較小。從區域發展來看,數字文化指數的平均值體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的態勢,中部、西部與東部的絕對值相差較大。從整體增速來看,西部省份的數字文化指數增速明顯高於東部省份,數字文化消費活力已經開始從市場基礎較好的東部發達地區,向西部省份縱深發展。此外,數字五線城市增速也趕超三線和四線。

從數字文化細分市場佔比來看,後線城市用戶更加偏好文學、動漫、音樂、短視頻等數字文化產品,相比在數字一線-三線城市有更大的佔比。尤其是電影O2O市場,數字五線城市增速位居各線城市首位。而在視頻、新聞等市場中,數字一線、二線城市仍佔據優勢,後線城市用戶習慣仍待培育。

在數字文化形態方面,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絡帶寬的提升,媒介承載的內容形態從文字、圖片向音頻、視頻等方式演進,當前呈現出富媒體化發展的趨勢,其中短視頻和視頻的發展尤爲突出。實際上,相比圖文類數字文化產品,短視頻和視頻爲代表的富媒體類數字文化產品保持着較高增速,正在成爲激活城市數字文化消費活力的重要抓手。

指數折射地方文化經濟發展以IP爲核心向“文化+”延伸深度釋放市場價值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市場基礎密切相關。迴歸分析顯示,數字文化指數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以及文化消費規模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已經成爲當地文化經濟的“晴雨表”。因此,提高數字文化市場活力,會促進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地方文化經濟的增長。

在數字文化消費活力全面釋放的同時,其市場價值仍有待一進步開發。隨着移動支付的普及、正版化等因素髮展,用戶對於優質內容的付費意識及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從使用到付費,內容付費正在成爲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有望成爲拉動文化消費的新引擎。

報告指出,未來進一步釋放數字文化的市場價值,需要以IP爲核心向“文化+”延伸,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加速科技和文化的進一步融合。

以騰訊與雲南的合作爲例,2019年騰訊“一部手機遊雲南”項目將挖掘雲南優質的文化資源,與全民K歌、騰訊視頻、騰訊遊戲、騰訊動漫等數字文化產品聯動,推進“旅遊+IP”的跨界合作。其中與全民K歌合作圍繞“音樂+旅遊”的主題,着力打造雲南非遺音樂文創IP,助力塑造全新的雲南音樂旅遊生態。

在數字文化的發展中,後線城市的數字文化鴻溝問題值得關注。報告顯示,2018年數字文化鴻溝相比2017年整體變化不大,但在數字四五線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創新的平臺與媒介,可以讓優質文化資源以多元和豐富的數字文化形態實現連接和傳播,爲偏遠地區提供更加公平的創新條件。藉助數字技術,通向“最後一公里”的普惠連接正在逐步實現,文化振興有望成爲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