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90年代,華語樂壇的“天王殺手”周華健、搭檔“香江詞神”林夕,曾爲金庸劇《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打造過武俠三部曲,董小姐已在之前的推文中記取了倚天主題曲《刀劍若夢》和神鵰主題曲《情話神話》。

傳送門: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刀劍若夢》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情話神話》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段武俠夢,看過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或是熟悉主題曲的朋友,不論何時何地,只要聽到前奏音樂響起,瞬間感覺喬幫主扛着錄音機來附體,熱血沸騰之餘就像打通任督二脈,萬丈豪情澎湃至極,“雖千萬人吾往矣”!

大概這就是主題曲《難唸的經》,之於《天龍八部》的意義所在。

難唸的經 -周華健

04:49

來自好歌獻給你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難唸的經》是爲TVB版97《天龍八部》量身定製的主題曲,由華語流行天王周華健譜曲兼演唱、香江詞神林夕填詞。大氣磅礴的曲作配上悽美絕倫的詞藻,使得主題曲與電視劇珠聯璧合,熠熠生輝。這道參一生都參不透的難題,亦成爲無數歌迷心中的武俠“神曲”。

《難唸的經》,難唱程度簡直達到5A+、萬人敵的水平,周華健現場都不敢重唱第二遍。傳說中的一首歌唱倒席間所有英雄漢,大抵如此。足矣媲美當年林子祥吊打半個香港歌壇的世紀神曲——《十分十二寸》。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傳送門:他用一首歌碾壓樂壇,張國榮譚詠麟集體車禍,歌神教父避戰不出

董小姐強烈建議,如果沒點兒正經的唱歌技巧,和強大的肺活量作支撐,千萬不要輕易嘗試這首歌,否則唾沫漫天飛之後,仍是免不一場扼腕嘆息:練葵花寶典易,唱難唸的經難!

到底有多難唱,講個段子:十多年前周華健的演唱會上,每一首歌都是萬人大合唱的節奏,當音樂切換到《難唸的經》時,全場立馬變安靜,就只剩下主角周華健一人在臺上參這道難題了。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周華健自己也說記不住這首歌的歌詞,估計每次唱完《難唸的經》,大哥內心獨白都是:鬼知道我當時是怎麼唱下來的!也許是年齡大了,也許是歌詞太難記,反正周天王已經許久沒有唱過這支叱吒江湖的武林神曲了。

歌詞拗口難記,全是拜香江詞神林夕所賜。據說當年林夕爲了給這首歌填詞,翻遍佛經,還差一點兒抑鬱了。終於寫下這首以佛理入歌,兼具江湖俠義與兒女情長的絕妙好詞,用以慰藉芸芸衆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的林夕,從小就喜歡文字跟音樂,成爲詞作人就是將這兩者結合。林夕早年的遣詞風格是把新詩手法用在歌詞裏面,歲月漸長,隨着與社會的接觸日益增多,逐漸脫離這種風格。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羅大佑稱得上是林夕生命中的貴人。90年代初,羅大佑在香港籌辦音樂工廠,把林夕招致麾下,他悲天憫人的音樂風格,和字裏行間的人文關懷,讓林夕受益無窮。說句題外話,就連林夕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都是來自臺灣的羅大佑這個外人,給他頒發的。

王菲則給了林夕無限的空間,因爲她沒有任何要求,無所謂什麼題材什麼境界,讓他最大極限的自由發揮。而林夕與周華健合作,締造的金庸武俠三部曲,讓他在音樂的道路上邁出了極爲重要的一步。刀光劍影笑傲江湖,兒女癡情援佛入歌。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殊不知,寫下《天龍八部》的金庸老先生,平素亦推崇禪機佛理。肇因於70年代,金庸長子在美國自殺身故,切膚之痛使得老先生博覽羣書,從中探究“生死”奧義,佛經講究“苦集滅道”,剛好能化解老先生的苦苦執念,於是傾心向佛。

所以金庸筆觸之下的書中人物,也大都有着因果輪迴、造化弄人的崎嶇身世。正所謂“有情皆孽,誰人不冤”。大奸大惡之人往往都皈依佛門,至情至聖之人也參破紅塵,但苦苦掙扎的人,卻抵不過“命運”兩字。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天龍八部》這個名字,即是出自佛家,指的是: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嘍羅 ,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因爲以“天”及“龍”爲首,所以稱爲“天龍八部”,包含芸芸衆生,世相百態。林夕的詞,也是從佛經中參透的大智慧。

人生一世,本就是一場鏡花水月的虛妄,林夕鬼斧神工一般將其化爲《難唸的經》,亦結合小說主旨,完美的詮釋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命運總是冥冥之中已註定的感覺,追求那完美的世界似乎只是一步之遙,現實卻是遙不可及的思想感情。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着浪蕩

貪歡一刻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

即便“吞風、吻雨、葬落日、欺山、趕海、踐雪徑”,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也從未感到彷徨和絕望,“拈花把酒”即是花前月下、風花雪月,引申爲一個“情字”,承接之後的“不能防”,不消說三頭六臂,便是“百臂千手”都抵不住一個情字。

“天闊闊、雪漫漫、沙滾滾、水皺皺”的堆疊,是爲彰顯盪漾天地間的英雄豪氣,一晌貪歡耽於“兒女情長”的溫柔鄉,轉瞬又成如露亦如電的夢幻泡影。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愛競逐鏡花那美麗

怕幸運會轉眼遠逝,爲貪嗔喜惡怒着迷

責你我太貪功戀勢,怪大地衆生太美麗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爲悲歡哀怨妒着迷

世間衆生相:機關算盡、追名逐利,鏡花水月、貪戀浮華,這些轉瞬即逝的虛妄,卻讓人着迷執念。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啊,捨不得璀燦俗世

啊,躲不開癡戀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參一生參不透這條難題

這四句歌詞,一句一嘆,層層遞進,漸入佳境——娑婆世界,心中執念,參悟色相,破解難題。

《林夕字傳2》把這首《難唸的經》收錄其中,還有林夕自評,以及親傳弟子林若寧的眉批,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林夕寫作這首歌詞的前因後果。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林夕注:

我是可以及恨寫文言的,謝謝華健經常給我金庸主題曲發揮。天龍八部是我金庸中的最愛。這是我在長途飛機的餐桌上完事的,鄰座愛人也蔚爲奇觀。一寫佛,我便如有佛助。我親愛的肥仔(指黃霑)如父,但願此作沒有失禮你的萬水千山縱橫。

林若寧(林夕弟子)注:

可能出於對黃沾盧國沾奉若神靈的關係,總覺得一個詞人沒有一首見得人的武俠劇主題曲始終若有所失。我以丐幫弟子身份推舉《難唸的經》作爲老爺的武林代表作,一首詞將喬峯的吞風吻雨、段譽的衆生美麗及虛竹的癡戀恩惠兼容幷蓄。隨着電視臺新制度,寫武俠劇主題曲機會大減,請那些依然有幸書寫江湖的人好好珍惜。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由此可見,林夕作《難唸的經》,是想拿來與他視若神明的“輝黃二聖”聯袂所作《萬水千山縱橫》相較短長。

萬水千山縱橫-關正傑

03:09

來自好歌獻給你

《萬水千山縱橫》是80年代TVB老版《天龍八部》的主題曲。一曲唱盡豪情,似是無情,卻是有情。林夕在《難唸的經》中也有意致敬此曲。“吞風吻雨葬落日、欺山趕海踐雪徑”、與黃霑寫下的“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遙相呼應。

周華健聯袂林夕,共譜武俠三部曲之——《難唸的經》

黃霑寫的《萬水千山縱橫》塑造了喬幫主雷霆萬鈞的英雄形象,林夕寫的《難唸的經》則充滿鏡花水月的命中註定。不可否認的是,這兩首歌都堪稱武俠歌曲的巔峯之作,兩人寫歌實爲“煉字”,字字珠璣用到這兩支作品中也不爲過。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林夕拋出的這道難題,試問又有幾人能夠解的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