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i),小車無軏(yue),其何以行之哉?”

註釋:輗、軏:馬車的連接器,沒有車不能行走。

今譯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怎麼能夠走動呢?”

引述

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繁榮滋長,全在於大家能夠言行相顧,產生互信與共信。一方面彼此互相信任,另一方面大家有共同的約定,稱爲社會公義,具有充分的公信力。

一個人的信用,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是自己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這種信用,屬於銀行授貸型,由小而大,逐漸增加到一定的限度。人的信用,應該是有減無增的。保持得住,已經很不容易。一旦出差錯,使人喪失信心,那就很難恢復了。生活智慧

(一)不能有任何理由,使自己的信用減低,應該是每一個人都要堅持的原則。因爲信用是遞減的,每一次失信,都會減低自己的信用度。

(二)不輕易承諾,不隨便答應,是誠信的必要條件。

承諾得太快,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達成任務。答應得太快,才逼使自己失去信用。這是多麼不值得的事情,千萬不要危害自己。

(三)守信要和好學兼顧並重,孔子這一節的講話,最好和後面《泰伯篇》所說的“篤信好學”合起來看。從學習中培養自己堅守信用的良好習慣,以免大意失信,使自己增加許多困難。

多謝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