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徐其崇)27日,家住宿遷市區的幾名志願者結伴前往宿城區羅圩鄉敬老院獻愛心,發現通往敬老院門口約一公里的水泥路變成了泥土路,車輛難行。爲此,他們撥打速新聞熱線電話13951395151反映:上述那條水泥路以前他們常走,雖有局部毀損,但完全可以行車。他們詢問當地村民得知,大約一個多月之前,這條路的水泥路面全部被扒掉了,聽說要重新鋪設水泥路。可後來路被扒掉了,卻遲遲不見有人來修路,給當地村民出行帶來了不便。

記者採訪瞭解到,這條路爲南北走向,北起羅洋路,經過羅圩鄉敬老院門口,南至羅圩鄉村民委員會,如今只剩下高低不平的泥土路。由於水泥路面已經被扒掉了,泥土路明顯低於東側的農田及西側的水渠。據當地村民介紹,這條路是7月份被扒掉了,一個多月來沒見到有人來重新鋪路,雨後,路面積水嚴重,人車難行。“我們聽說這是鄉里爲村民辦實事,要重新鋪設水泥路,這原本是件好事,問題是老路扒掉了,遲遲無人來修路,不知道是咋回事。現在,敬老院裏的老人無法出門散步,遇到下雨天,路面多天無法行走,村民出行只能繞道而行。眼看就要秋收了,路不修好怎麼能行?”一位村民說。

那麼,這條路爲什麼會留下“半拉工程”呢?記者就此事採訪了羅圩鄉秦祠村黨支部書記夏先生。他介紹說,秦祠村是蘇州市某鎮的幫扶單位,爲了改善村裏的交通環境,支援了80萬元用於鋪路。“老路已經鋪設多年,出現了毀損。經過羅圩鄉政府招標,中標的施工單位於上個月開始施工,扒掉了原路面。由於這條道路在設計環節沒有設計墊層,考慮到新修道路的質量,我們要求施工方加墊層。施工方原打算將扒走路面的渣土出售,獲得幾萬資金用於加墊層費用,結果渣土沒能銷售出去,加之幾次下雨,所以工程就耽誤下來了。”夏先生說,目前,村裏已經出資購買了加墊層的材料,施工方即將着手施工。“預計一個星期以後,這條路基本上可以鋪好。”夏先生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