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遠距離無法破甲,爲何兩軍對陣,還會拼命放箭?

古代弓箭並不是射不穿盔甲的。古代有很多的張度強的複合弓都具備射穿士兵盔甲的能力。然而,在早期漢朝~晉朝這一段時間由於弓箭材料的限制以及製造工藝的限制,當時的弓箭只是由一層竹條構成,所以這一時期的弓箭確實是不具備穿透布甲和鎖鏈甲的能力的,而在影視劇我們可以發現在三國時代的很多戰役中都會使用弓箭手拼命的互射弓箭,那爲什麼各交戰國明知弓箭威力不足卻還要浪費箭矢呢?

古代的弓箭射不穿鎧甲,那除非那些鎧甲是一些特定的開下,比如說歐洲騎兵的全身性鎧甲,或者是個歷朝歷代的明光鎧,還有那些魚鱗甲。但是事實證明,就這些鎧甲,可以說是耗盡的一個工匠一生心血造出來的一副鎧甲,仍然抵擋不住弓箭的射擊,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死在冷箭之下。

對於防守一方來說,如何不讓敵方靠近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己的危險和困境,此時用弓箭進行防守就成爲了最佳。就像是當今的陣地攻堅戰時重機槍所發揮的作用一樣,能把自身射程遠的優勢發揮出來。

古代戰爭,由於生產力不發達,盔甲本就是奢侈品。尤其是歐洲,貴族需要自帶盔甲兵器上戰場。戰場上大多數人還是防護薄弱甚至無防護的炮灰。當弓箭射擊沒有防護或者防護很差的士兵時,對方由於害怕受到傷害,心裏的恐懼非常大。

射穿的問題,蒙古騎兵打遍天下,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蒙古的冶金技術提高,有了穿甲箭,可以破甲。步兵的弓,比騎兵更利害,步兵的弩破甲能力更強。宋朝時西夏人發現了更利害的神臂弓,可能相當於現代弓的弱小版,後來宋國也學過來了。

正因爲古代東方擁有弓箭技術上的優勢,又有大量以弓箭手和以弓箭作爲武器的輕騎兵,所以纔可以一直壓制西邊的民族,東亞民族可以吊打中亞民族,來自中亞的民族又可以吊打中東和歐洲。

由於弓箭射程遠,在敵方接近時,有可能就已經射出去數箭。兵陣是密集隊形,一旦有許多士兵被射傷,那麼隊形就會出現問題。這是進攻,反攻的好機會,

所以,一般而言,發箭的速度往往決定軍隊的戰鬥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