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农村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天价彩礼、攀比之风盛行、拒绝赡养老人等。面对这些问题,咱农民朋友往往束手无策,村里也不好管理,因为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

针对这些问题,日前民政部、中组部、全国妇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那么具体有哪些内容,又如何切实执行呢?

01

什么是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它属于公约的一种形式。

02

新的村规民约具体都有哪些内容?

意见提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一般应包括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尤其要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靠要”、懒汉行为,家庭暴力、拒绝赡养老人、侵犯妇女特别是出嫁、离婚、丧偶女性合法权益,涉黑涉恶、“黄赌毒”等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

《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1、规范日常行为

爱党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维护公共秩序

维护生产秩序,维护生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

3、保障群众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正当合法权益等。

4、调解群众纠纷

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互谅互让,通过人民调解等方式友好解决争端。

5、引导民风民俗

弘扬优良传统,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生活方式等。

03

如何切实执行呢?

村规民约制度建立起来不难,怎么实行成为重点考量的问题。法规权威需要配套的惩戒制度来维护,村规民约也不例外。为加强监督落实,意见明确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加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防止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要求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可通过开展模范村(居)民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促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

意见明确,对违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情形,要加强批评教育,并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使违反者受到教育、改正错误,但不得滥用强制处罚,避免简单以罚代教。

也就是说,一方面制定出的村规村约有奖有罚,鼓励农民自觉遵守,一方面跟村委会考核相挂钩,通过开展先进个人、五好家庭等的评选,切实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支持原创,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 010-82838985

另: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与本平台无关。

- END -

围观

重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了这些大事!

热文

1块钱能干什么?这个村1块钱干了件大事!

丨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