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聽齡較短的新觀衆而言,他們從郭德綱口中瞭解到太平歌詞原來是相聲演員的本門唱。郭德綱在各類演出中曾不止一次介紹到:“太平歌詞就是一上句一下句,節奏簡單,也沒有太多演唱技巧。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曾幾何時,不管是京津兩地的小相聲園子,還是各級電視臺的舞臺上,太平歌詞都早已淡出了曲藝愛好者的視線。借用馬三爺在《扒馬褂》中的一句話:“俗,太俗了,這都臭遍街的玩意。”雖說只是句臺詞,但也不難看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老藝人們都不願意再唱它。直到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異軍突起,才讓太平歌詞這一傳統演唱形式重新迴歸相聲舞臺。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假如現在有人說“太平歌詞是因爲郭德綱才重新火起來的”這話應該不會有太多反駁的聲音。對於聽齡較短的新觀衆而言,他們從郭德綱口中瞭解到太平歌詞原來是相聲演員的本門唱;瞭解到《單刀會》《白蛇傳》《太公賣面》這些傳統唱段;甚至更多的瞭解到演員唱太平歌詞時用的玉子板的來歷。客觀來說,郭德綱對於太平歌詞的推廣是值得肯定和褒獎的。不過對於“老聽戶”們來說,郭德綱在演唱時暴露出的硬傷又是難以接受,更難以容忍的是他將個人錯誤的理念認知灌輸給了觀衆和徒弟們。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郭德綱在各類演出中曾不止一次介紹到:“太平歌詞就是一上句一下句,節奏簡單,也沒有太多演唱技巧。演員只要根據個人嗓音條件,加上自己的裝飾音,每個人唱出來的風格都不一樣。 ”其實,這一說法本身就是種誤導。首先, 太平歌詞在節奏上有花點、有趕板;其次,在演唱時講究鼻腔共鳴和腦後音的轉換運用。這就是老粘子們常說的,聽的是甩腔的 “嗖兒”。太平歌詞的確就是一個上句接一個下句,但要讓觀衆聽出唱的好,且韻味並不簡單,演唱時同樣要有遲急頓挫。而所謂的“裝飾音”在傳統太平歌詞裏更是不存在的。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舉個例子,《白蛇傳》是郭德綱頻繁使的唱段。郭版唱法爲“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了季的清香。”在原詞中多加了兩個字,看似平添了“翹口”,實際上卻是畫蛇添足。太平歌詞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不能唱“倒音”,即必須遵循唱詞中的原字原音。按郭版唱腔轉化成文本後變成了“西湖岸奇花異草死了擠的晴祥”。這樣唱出來的詞句很難讓曲藝愛好者聽出美感。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歷代相聲老藝人中唱太平歌詞拿手的大有人在,例如德字輩的吉坪三,壽字輩的王兆麟,寶字輩中有楊少奎、馬志明、王本林,文字輩中有劉文貞、劉文步、佟守本。這些老先生在演唱時不僅沒有刻意而爲的高門大嗓,而且行腔韻味十足,講究“腔圓”的同時,更注重“字正”。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除了《白蛇傳》中暴露出的問題,郭德綱演唱的《秦瓊觀陣》也差強人意。這個傳統唱段是太平歌詞中比較喫功夫的,因爲其中有大段類似“貫口”的唱詞,表演時極爲考驗演員對氣息的調節和節奏的把控。郭德綱唱這段“貫口”時,有兩處明顯硬傷。其一,沒有氣口,完全是一口氣唱完,不會換氣的唱法不僅演員唱着累,觀衆聽的更累,缺乏應有的節奏律動。其二,也正是因爲沒有氣口,導致一大段唱下來很容易出現“滾口”。類似的問題在郭德綱背趟子時也經常出現。

相聲門的太平歌詞也該打假!被郭德綱誤導的不止是德雲社衆弟子!

  太平歌詞作爲相聲演員必備的基本功,理應被保留和繼承。但被保留和繼承的前提是正統的唱法。將個人偏頗的錯誤理念灌輸給觀衆,傳授給徒弟,如此畸形的傳播反到成了對太平歌詞的扭曲,也不利於這種演唱形式的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