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存欄指標對豬肉價格的預測效果減弱。從過去經驗看,生豬存欄是判斷豬肉價格走勢的常用指標,但由於養殖模式的變化及養殖技術的進步,最近幾年存欄的預測效果變弱。

  豬糧比價可作爲豬肉價格領先指標。經驗數據顯示,豬糧比價領先豬肉價格及增速15個月左右,兩者呈負相關關係。背後的微觀基礎是,從養殖利潤變化到豬肉供給變化大約需要15個月左右,具體爲:養殖利潤變化-補欄(1個月左右)-能繁母豬(4個月左右)-生育仔豬(4個月左右)-仔豬生長(6個月左右)-生豬出欄/豬肉供應-豬肉價格變化。

  預計年內豬肉價格對CPI影響有限。按照上述規律推測,三季度豬肉價格可能會延續目前的回升趨勢,但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豬肉價格仍有回落可能。近期的疫情可能會導致豬肉需求收縮進而不利於豬肉價格,進一步支持上述判斷。考慮到預測時滯可能存在的偏差,較穩健的結論是,年內豬肉價格並不足以對CPI形成明顯上拉作用。

  正文

  近期豬肉價格回升,疊加疫情影響,關於“豬週期”是否見底的討論重新升溫。另一方面,近期市場對“滯漲”的擔憂加劇,豬肉價格上漲也是很其中的重要因素。那麼,如何判斷未來豬肉價格走勢?豬肉價格是否會推動年內CPI上行?從過去經驗看,生豬存欄是判斷豬肉價格的常用指標,但最近幾年這一規律失效。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領先指標,以便爲判斷豬肉價格走勢提供參考。

  一

  傳統領先指標:生豬存欄的失效

  傳統“豬週期”的核心邏輯鏈條可以概括爲“養殖利潤變化-補欄-存欄-出欄/豬肉供應-豬肉價格”。在這個鏈條中,存欄是關鍵環節。存欄相當於產能,存欄上升意味着供應增加,豬肉價格應當下跌,反之亦然。因此,存欄是傳統使用的豬肉價格預警指標。但自2016年末以來,生豬存欄量屢創新低,按照歷史規律,豬肉價格應該繼續攀高,然而豬價依然“跌跌不休”(圖1)。從存欄預測豬肉價格變化的規律似乎不再有效。

  對於存欄預警規律失效的原因,目前已有不少解釋。主流的解釋是,隨着規模化養殖程度的提升(圖2)與養殖技術進步,母豬產仔率上升,仔豬成活率提高,推動單頭母豬產能提升。同時,生豬飼養時間縮短,使得生豬存欄量下降的同時,生豬供給並未顯着收縮。如果從出欄產量來看,豬肉價格與出欄產量仍有明顯的相反關係(圖3),說明從供給到價格變化的規律仍然發揮作用。

  結合上述存欄領先性失效、生豬出欄與豬肉價格負相關這兩個現象看,供需規律依然有效,只是從生豬存欄到生豬出欄的關係較之前發生了變化。過去生豬存欄增速對生豬出欄增速有六個月左右的領先性(圖4),跟仔豬生長至可以出欄所需要的時間基本一致。但在2016年底之後,生豬存欄增速對出欄增速的領先規律失效,這正是生豬存欄領先豬肉價格規律失效背後的原因。

  

  二

  重新尋找領先指標:豬糧比價

  儘管生豬出欄、豬肉產量與豬肉價格有較明顯的負相關關係,但這兩個指標均是豬肉價格的同步指標,難以爲預判豬肉價格走勢提供信息,我們需要尋找新的領先指標。沿着豬週期“養殖利潤變化-補欄-存欄-出欄-豬肉供應-豬肉價格”的鏈條往上追溯,如果說養殖模式變化與技術改進可能會改變從生豬存欄到出欄的關係,那麼,養殖利潤則綜合反映了供需兩端變化的結果,受養殖模式與技術改進的影響比較小。因此,在上述鏈條中,養殖利潤與豬肉價格的邏輯關係可能仍然較爲穩定。

  相關數據支持上述推測。養殖利潤可以用豬糧比價來衡量(圖5與圖6),兩者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從歷史經驗看,豬糧比價對豬肉價格有一定領先性,時滯大約15個月左右,並且兩者呈負相關關係(圖7)。從豬肉價格增速來看,也存在類似規律,無論是22省市豬肉價格還是CPI豬肉價格,其同比增速也大致滯後於豬糧比價15個月左右(圖8與圖9)。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規律?其中的邏輯在於,微觀層面上從養殖利潤變化到生豬出欄形成豬肉供應,大致需要15個月左右的時滯。具體而言,可分爲幾個階段。第一,從養殖利潤變化到補欄,大致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第二,從母豬幼仔培育成能繁母豬,大約需要4個月左右。第三,母豬懷孕產仔,大約需要4個月左右。第四,仔豬生長至可以出欄,大約需要6個月左右。上述各階段合計15個月左右。

  相關數據是否支持上述判斷呢?限於數據可得性,我們將第一、二階段合併考察,第三、四階段合併考察。從相關數據表現看,豬糧比價領先能繁母豬存欄增速5個月左右(圖10),與第一、二階段合計5個月的時間長度基本吻合;能繁母豬存欄領先於生豬出欄增速10個月左右(圖11),與第三、四階段合計10個月的時間長度也大致吻合。

  

  三

  從豬糧比價看未來豬肉價格走勢

  按照上述規律推測,三季度豬肉價格可能會延續目前的回升趨勢。但是,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豬肉價格仍有可能有所回落,到明年二季度可能會重新上漲。近期的疫情可能會進一步支持這一判斷。通常而言,疫情初期豬肉供需同時收縮,但需求可能收縮更爲劇烈,導致豬肉價格回落。但在疫情根治之後,豬肉需求修復,但供給難以相應恢復,導致豬肉價格回升。考慮到預測時滯可能存在的偏差以及瘟疫影響的不確定性,較穩健的結論是,年內豬肉價格可能難以構成對CPI的明顯上拉作用。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