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有关婚姻家庭编部分,与现行婚姻法、收养法相比,主要修改五个方面:修改患有疾病禁止结婚的相关内容,草案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增加一项婚姻无效的情形,规定以伪造、编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草案新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一个月离婚冷静期,引发争议!

其实从这几个修订项中,我们可以看到拟定者的良苦用心。受到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这一新规一经传出,便引发民众铺天盖地的讨论。

耐心看大家的评论,是言之有理的。因为在婚姻中,若遇见罪大恶极者,与对方多保持一分钟婚姻关系,都是煎熬。同时,对于家暴等恶劣案件中的弱者来说,这一个月或许意味着更大的伤害。再就是,婚姻本是两人,或两个家庭的私事,若有法律的强行干涉,让夫妻的生活多了一份限制,许多人一想到离婚还要等上一个月……内心就会满满的尴尬。

可是除了揶揄该项法案,我们是否能平静下来思考,拟定者是如何脑洞大开,想出如此有“创见”的规条呢?

中国离婚率

看看最近几年的全国婚姻调查数据,那些虽不完全精准却真真切切的数字扎眼又扎心。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离婚率已高达40%。而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正在摧毁年轻人对婚姻的信心。

都说“能过就过,过不了就离”,婚姻是夫妻双方的事儿,于他人无碍。但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却已经到了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层面。

当我们对婚姻一无所知时……

大学时跟室友夜聊,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我们的妈妈都曾对我们说过同样一句话: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儿上,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这一发现承包了当晚的笑点。但如今回味起来,妈妈的话却包含着婚姻中的无奈与隐忍。

“恋爱虽易,婚姻不宜,且行且珍惜”这句话虽然出自马伊琍之口,但它却总结了传统婚姻的经营本质,也正是它照亮了上一辈父母的婚姻之路。

我们并不提倡婚姻中失衡的付出,更对婚姻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深恶痛绝。

但若我们在走进婚姻之前,没有慎重,没有婚姻牺牲的态度,那便是对婚姻,对另一半,对家人的不负责任。

曾经我向一位导师抱怨,“感到男朋友不够爱我!”。导师是已婚人士,她笑道,结婚之后,你会感到对方更不爱你。

我大失所望,因为导师与她的丈夫,是我心中的模范夫妻啊。我以为他们恩爱有加,正向他们求取爱情保鲜秘诀。但她的这句话,简直在向我泼冷水嘛。

但看到中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时,我很感谢导师对我说了实话。若我们在对婚姻一无所知,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进入婚姻,那必然感到受挫。其实婚姻是一个共修的过程。需要双方的舍己,接纳与忍耐才能达至和谐。

过高离婚率,让更多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中。

有一部电影叫《黄金时代》,拍摄期长达十几年。记录一名男孩从小学至高中的生活历程。这部具有纪实意义的影片中,男孩的妈妈是一位善良而坚韧的母亲,她能给孩子包容,自由的成长环境,可是却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因为截止男孩到17岁时,她经历了三段婚姻。

男孩跟着母亲走进不同的家庭,不断接受陌生人成为家庭成员,可当好不容易打开心扉时,又受到他们一次次的伤害,经受一次次家庭破裂的痛苦。

同时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容易陷入贫穷中,生活会愈发辛苦,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不管是缺失母爱还是父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身心将康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离婚的创伤,难以愈合。

其实因矛盾而离婚的案例中,女性提出离婚的概率不低。我所认识的离婚女性,都是自己主动提出离婚。在当时我虽为她们的前路担忧,但却又为她们离婚时壮烈的姿态而感动。

可是这些女性的坚决与壮烈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苦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夜深人静时的辗转难眠,躲在公司卫生间里捂嘴留下的眼泪,以及多年后仍无法投入新感情的心理阴影,全都是离婚带来的后遗症。

我不敢妄言,他们当时若没有离婚,是否能过得更幸福,但我想,若婚姻还有一线希望,两人共同努力一起解决,或许能冲破乌云看到一片蓝天。

一个月离婚冷静期,看出一片苦心!

这一个月离婚冷静期,虽然引发争议较大,或许的确有欠妥之处,却能看出规条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许多离婚,都是双方一时冲动的结果。给当事人一个月冷静的时间,或许能扭转局面,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会衍生出过于夸张的印象。当人们在某一环境中感到水深火热,就试图冲出此境,幻想“围城”之外的美好。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离婚案件中,孩子大多判给女方。一个人带着孩子再寻真爱会发现一切都阻力重重。

为法案草拟者的好心点赞,也愿更多人委身婚姻!

(来源:新财迷 文/牧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