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鮮“包羅萬象”,要說味道咋樣?當然是“鮮”啊!

蝦、蟹、魚、貝……不僅美味,顏值還都特別高!看了就忍…忍…忍不住,多少我都喫得下!

可是你知道嗎?有些鮮美的海鮮卻長得很特別…是一種特別的……醜!

今天,我們不說喫法,不談做法,只想讓你知道什麼叫“內在美”。

別不信,看看你都見(喫)過嗎?

鮟鱇魚

乍一眼見到“吞天王”鮟鱇魚,被醜哭了有木有,青面獠牙,面目猙獰。這是一種深海魚,全身無鱗,頭大而扁,身體笨重,半埋在海底沙泥中,露出大嘴及眼睛,潛伏不動。

外貌雖醜陋,卻擁有“內在美”,肉質緊密,纖維彈性十足,鮮美更勝一般魚肉,富含維生素A和C,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

佛手螺

佛手螺是藤壺類生物,又名“狗爪螺”、“海雞腳”。主要生活在海流交換較爲頻繁的島嶼礁石縫隙裏,它的生長環境對水質要求很高,生長緩慢。

微量元素含量較高,口感鮮甜嫩滑。醜醜的它,憑藉“內在美”俘獲了喫貨們的心。沒有喫過它,你不會理解海鮮中“鮮”字的含義。

辣螺

第一眼看辣螺,真的不會愛上,螺殼很厚,外殼凹凸不平,樣子粗糙又醜陋。辣螺生長在岩石縫隙裏,呈橄欖狀,色濃綠。辣螺又稱口水螺,學名疣荔枝螺。

辣螺的辣是天生的哦,因它的尾端有一辣囊腺,會產生一種不同於生薑、辣椒之類的辣味,水煮辣螺能嚐到最本色的味道,鮮香之外,有點辣、有點苦,細細品味,還有鮮甜味。

血蛤

光看外貌,血蛤的顏值還是在線的,只是一打開,膽小的估計就會被嚇到了,居然會“流血”。血蛤又名魁蚶、赤貝、毛蚶等,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生長在灘塗裏。

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喫,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因而稱之爲血蛤。血蛤肉嫩潤滑,鮮美異常,入饌味佳,令人垂涎。燒時不宜多煮,宜快速烹製。

蝦潺

軟若無骨大概是蝦潺最大的特別之處。蝦潺又名龍頭魚、豆腐魚,只有一條主骨,並且主骨柔軟,其餘的魚骨細軟如鬍鬚,雜食性,以小魚、小蝦、底棲動物爲食。

海蠣子

海蠣子,學名牡蠣,是最普通的小海鮮,因爲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受到世人的青睞,有“海底牛奶”之稱,日本譽之爲“根之源”,連詩仙李白也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題句,歐洲人也認爲其是上天贈予的美食。

香波螺

市場裏這麼多種螺當中,唯有香波螺的名字帶有明顯的褒揚,讓人聽着就有食慾。香波螺雖小,但口感味道絕對擔當得起這個名字。

香波螺是短濱螺的俗名,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濱螺科的小動物。殼長約15mm,陀螺形。殼色有變化,多爲黃綠色,雜有褐、白色雲狀斑和斑點。殼表具有粗細不均的螺肋,殼內褐色。

貽貝

也就是寧波人喜歡的淡菜啦!淡菜是貽貝科動物的貝肉,也叫青口,雅號“東海夫人”。分佈於東海南部和南海沿岸。

淡菜在中國北方俗稱海虹,是馳名中外的海產食品之一。鮮活貽貝是大衆化的海鮮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剝殼後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鮮美。淡菜營養價值很高,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烏塘鱧

烏塘鱧,塘鱧科烏塘鱧屬的一種魚類。個體長,全身鱗片排列不整齊,體黑褐色,腹面淡。主要產於我國東海和南海,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美拉尼西亞也有分佈。

個體不大,常見個體體長爲10-15釐米,體肥厚,肉鮮美,富營養,一向被視作佳品。

鴉片魚

在江浙之地,有這麼一道菜,喚作“鴉片魚頭”。這四個字的正確斷句方式是鴉片魚 頭。所謂鴉片魚,其實就是牙鮃魚的別名。

其貌不揚的它們,有沒有驚豔到你,“內在美”你GET到了嗎?(綜合民聲1890、台州發佈等)

編輯:王索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