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性格開朗,也很愛笑。從今年1月到8月,張勤已經在康定市人民醫院支援了大半年,談到這段時間的感受,張勤脫口而出,時間過得太快了,“我感覺任務還是重,還是要抓緊時間,如果時間慢點就好了!”

張勤口中的任務是她決定到康定實施一年對口支援時給自己定下的幫扶目標。目前,她已經完成了科內教學查房7次,普通病區查房18次,院內愛嬰醫院相關知識講座1次,巡迴醫療義診1次,保障任務2次。下半年的任務她也時刻牢記在心,一定要把徒弟帶出來,能夠獨立完成新生兒輔助操作。“她們後半年必須要獨立完成,必須完成,這是我寫在計劃裏的。”之所以定下這個目標,是因爲張勤明白民族地區的婦女生產和新生兒照護工作都不夠規範,需要更科學、更規範的制度和理念來有效地促進當地的婦女兒童健康。“其他省份的新生兒可以享受到的醫療服務,我們這兒也要提供。而且新生兒輔助開展得好,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非常好的。”

從平原來到高原,張勤最初也感覺到不適應:頭疼、渾身乏力。但樂觀的她從未抱怨,迅速調整狀態適應新環境。現在每逢遇到緊急情況,她都能從宿舍迅速地趕到醫院。“剛開始不行,稍微走快點,喘不過氣!現在慢慢還是適應了,萬一有什麼緊急情況,我基本上15分鐘就趕到現場了。”對口支援,不是口頭的一句話,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形式,而是踏踏實實地在對口的醫院裏親手做、親手教、親手帶。張勤說,爲了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作用,她只在勞動節、端午節回過家。

張勤的徒弟倪長沙說,在過去,她們早查房的時候並不是那麼規範,對病人交代的相對也比較少。而張勤的每一次查房都以身作則,非常耐心地向病人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而且,張勤對科室的醫生們也提出了嚴格要求,一定要積極主動向病人科普健康知識。倪長沙說,現在大家跟患者的交流更多了。“這邊的病人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而且也不會說漢語,早上查房的時候,我們就交流比較少,現在張老師來了,我們醫院對病人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已經提高了”。

四川臺記者 鄧婕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