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醬醋等調味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其中鹽和油都位於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最頂端,是身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是,由於我國飲食習慣的影響,居民大多存在着攝入過量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高發。

那麼,糖友若想穩定血糖,在使用各種調味料時,都有什麼講究呢?有人說喫醋有助於降低血糖,這是真的嗎?

研究表明,肥胖、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醋可以使糖尿病前期者胰島素敏感性增高34%,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增高19%。

另外,食醋還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等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醋當中含有大量的醋酸,能產生一定的飽腹感,對於想要控制全天總熱量以及控制體重的糖尿病人而言,非常有益。所以總得來說,糖友適當喝醋,有助於輔助穩定血糖。

酸度6%的醋纔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醋都能起到輔助控糖的作用。研究證明,只有酸度爲6%的醋,醋酸纔可抑制雙糖酶,緩解血糖的上升速度。

所以各位糖友可於餐前服用30ml,酸度爲6%的醋,來輔助穩定血糖。

注意

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的糖友,按以上方法食醋會加重胃中酸度,對胃造成更大的損傷,所以不建議採用該方法輔助降糖。

服藥期間慎喝醋

醋可以改變人體內局部環境的酸鹼度,從而使某些藥物失去功效,嚴重時甚至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健康,所以有服藥史的人食醋時應先向專業醫師進行諮詢。

油脂產生的能量較高,糖友攝入過多,不僅熱量超標,容易導致肥胖;還可能造成血脂增高,易誘發高血壓、心梗、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糖友喫油時一定要加以控制。

1,首選橄欖油、芥花油、油茶籽油

糖友喫油時需兼顧各類脂肪酸的攝入。通過食用油攝入的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三種。

類別1:牛油、豬油等動物油

建議:不推薦食用

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對心腦血管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大,故不建議食用。

類別2:花生油、大豆油等大宗油

建議:不宜過多食用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爲主,雖然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好處,但由於我國居民攝入多不飽和脂肪酸量普遍超標,所以不建議過量食用。

類別3:橄欖油、芥花油、油茶籽油

建議:推薦糖友食用

橄欖油、芥花油、油茶籽油等油都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橄欖油,其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3%,對心腦血管非常有益,非常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

橄欖油雖好,但不建議糖友長期只用一種油,否則也易導致脂肪酸攝入不平衡。建議大家在常用橄欖油的基礎上,適當搭配一些別的油一同使用,保證用油多樣化。

每日喫油不宜超3勺

對於糖友來說,每日用油量最好控制在15~30克,也就是常見的白瓷勺2~3勺。

注意

除了炒菜用油,糖友還要注意肥肉、雞皮、鴨皮、餅乾、糕點中的“隱形油”,喫禽肉時儘量去皮,平時少喫含油脂多的零食。

鹽的主要成分爲氯化鈉,鈉離子攝入過多時,血管壁壓力上升、細胞水腫,易導致血壓升高。

而過高的血壓不僅會增加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還會破壞動脈內部結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

每日用鹽量不宜超6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低於6克,約爲一瓶酒瓶蓋;而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的糖友而言,食鹽用量應減至2~3克,約爲半瓶酒瓶蓋。

推薦使用低鈉高鉀鹽

低鈉高鉀鹽中用一部分氯化鉀替代了氯化鈉。補充鉀元素,對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患者十分有利。不過,腎功能不全和血鉀超標的糖友不宜食用低鈉高鉀鹽。

提防“隱形鹽”

除了日常食用鹽之外,海產類乾貨(如蝦皮、海米、魚乾等)、醃製食品(如腐乳、鹹菜、鹹鴨蛋等)、方便食品(如方便麪等)、加工肉製品(如香腸、火腿、午餐肉等)中的鈉鹽含量也非常高,糖友食用時需格外注意。

醬包括醬油、蠔油、黃豆醬、沙茶醬等多種調味料,一般來說,這類調味品的鈉鹽含量也非常高,5ml醬油中就含有1g的鹽。

另外,蠔油、甜麪醬、部分豆瓣醬中不僅含有鈉鹽,還含有糖,如一湯匙(約10克)蠔油中就含糖2克。

不過,做菜時使用醬料不僅能調味,還能調色,增加菜餚的色香味,所以糖友並不用完全放棄使用醬料,只不過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查看配料表,嚴格限制用量,以防食鹽、糖分攝入量超標。

除了以上幾種調味品外,糖友還需特別注意添加糖的使用。糖友們應儘量少喫或不喫白砂糖、冰糖、紅糖等各類添加糖,一定要用時應注意每日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大約2瓷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