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法堵住预付消费卡跑路

文 潘苏子

预付美发卡万余元,因急事想退款遭到商家拒绝。日前,消费者王女士找到昌平工商分局沙河工商所求助,执法人员表示,商家对于预付费的金额不得为消费者设置退款障碍。执法人员将美发中心负责人约到工商所进行现场调解,经工作,商家同意退款8 000元。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消费模式,预付卡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健身卡、美容卡、剪发卡、洗车卡等等,在服务行业,这已成为不少商家的标配。

预付卡对消费者来说,在消费时可以减少在购物过程中的现金交易,还能够享受到折扣。对商家来说,不仅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经营风险,还可以“钱生钱”。这看起来是件买卖双方双赢的事,但现实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市场饱和度高、存续周期短等因素,预付卡消费渐成纠纷高发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预付卡消费投诉年均增长35.7%。

究其原因,是与当下预付式消费监管不严、风险防范机制不足、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有关,更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预付卡消费市场规范不严不细有关。这些因素致使消费者维权无门,违法商家得不到应有的惩处,纵容一些商家胆大妄为,变着花样坑害消费者。

预付卡具有“先付款、后消费”“一次付款、多次履行”的特征,相对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模式,消费预付卡让消费者承担了所有的经营和消费风险,实际上也让消费者失去了对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权。现实中,消费者在办卡时就履约完毕了,接下来都是商家的履约时间,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商家这一边,几乎没有约束商家的能力与手段。由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预付式消费法规,明确发放预付卡的商业企业法律责任,对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模式依法予以限制,将预付式消费纳入法律规范,依法规范预付消费模式有序运行。

不过,当前防止预付消费卡“跑路”,急需监管发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如何监管?如何防止消费者的预付款不被挪用?这些风险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介入,有关部门应全面建立预付式消费卡发售的登记、申报、备案制度,对预付卡消费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门槛准入、履行合同、售后维权等各个环节予以制度规范,为“预付卡”消费构筑一道“防火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将不法商家纳入失信名单中, 记入诚信档案,让坑害消费者的不法商家寸步难行。特别是应加大对违法违规商家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预付消费卡中的欺诈欺骗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值得提醒的是,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要增强预付式消费风险防范意识,切莫让自己吃“哑巴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