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拿破崙不同的是,希特勒的軍隊沒有進入莫斯科。戰爭開始時,拿破崙共計士兵六十萬人,將近俄國西部邊境的三倍。

文 | 巴黎觀察記者 牛伯雨

歐洲歷史上有兩次重要的戰爭開始於六月下旬,它們先後在歷史書上刻下了重重的一筆,彼此之間又有着聯繫和驚人的相似。

第一場戰爭是十九世紀初期法國拿破崙領導的俄法戰爭。這場戰爭開始於1812年6月24日,當時正是拿破崙意氣風發、如日中天的時候。法國向東打敗了當時的強國奧地利,又向北擊敗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邦聯,向南還佔領了意大利大部區域、控制了西班牙。歐洲一霸儼然已經成型。但是英國還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外。爲了讓英國這個海上帝國臣服,拿破崙聯合自己的歐陸盟友搞了一個“大陸封鎖”的政策——把歐洲大陸的沿海邊境線封鎖起來,看你英國怎麼和歐洲大陸做生意,看你以後錢從哪來。

但是當時的歐洲大陸,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和拿破崙想得一樣。俄國雖然離法國比較遠,但是對拿破崙勢如破竹的擴張有很大戒心,又因爲工業落後,需要通過出口原材料來購買工業製品,就退出了這個“大陸封鎖”的聯盟,跟英國搞起了貿易。俄國這一搞貿易不說,從英國來的商品通過俄羅斯開始流入歐洲大陸,與拿破崙的想法完全相反。

加之此前拿破崙與俄國亞歷山大姊妹卡特琳娜公主的聯姻計劃沒能成行,拿破崙與奧地利的瑪麗·露易絲大婚時亞歷山大也沒有出席,所以兩者之間的猜忌和矛盾漸漸升溫。拿破崙最終決定通過戰爭解決問題。

1812年6月24日,法軍兵分三路,拿破崙親自率領自己的數十萬中路大軍越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

戰爭開始時,拿破崙共計士兵六十萬人,將近俄國西部邊境的三倍。所以俄方只得不斷撤退。不過在撤退的同時,他們還在沿途放火,把法軍途經之處燒得一乾二淨,一下子打亂了拿破邊作戰邊搶奪補給的原計劃,也令他速戰速決的想法泡湯。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時間進入九月,拿破崙的軍隊才終於到了莫斯科。當時,塞居爾伯爵夫人一把大火燒了這座城市:寧可莫斯科化爲灰燼,也不要讓它落入敵人手裏。法國十九世紀的作家大仲馬就這件事記敘道:

九月十四日,軍隊進入了莫斯科。我們的士兵們習慣的是進入首都,而不是進入一片墳墓:當時的莫斯科好像一座巨大的墓場,到處荒無人煙、一片寂靜。拿破崙駐紮在了克里姆林宮,軍隊分散至全城各處。然後夜幕就降臨了下來。

半夜,拿破崙被叫聲驚醒:“快救火啊!”猛烈的火光直逼到他的牀鋪。他趕緊跑到窗邊:整個莫斯科陷入了一片火海。塞居爾在歷史上寫下了無法抹卻的一筆,同時救了這個國家。

大火好像大潮一般上升着,必須撤離。十六日,身居廢墟瓦礫和團團大火之中的拿破崙,只得離開克里姆林宮。

在此期間,冬天來了。病員被撤走了。二十二號,拿破崙離開了莫斯科。二十三號,克里姆林宮爆炸了。

接着有十一天,軍隊撤退的進程還算有秩序,沒出太多亂子。但是到了十一月七號,氣溫突然從五度降到了零下十八度。後來,巴黎收到了日期標爲十四號的報告,其中所描述的慘烈戰況,要不是是拿破崙親自說的,法國人都無法相信相信:“拿破崙親眼看到這羣正在逃亡的、毫無秩序的一大羣人從他眼前走過,這簡直不可思議。將軍、長官和士兵都穿着同樣的衣服混亂地走在一起:過多的痛苦悲傷打亂了列隊;騎兵、炮兵、步兵,所有人都混雜在一起。”

這簡直是場災難。

大部分軍隊編制都被解散開了。剩下的殘餘部分沒八個人或十個人組成一小組,大家一同前進,組內資源共享。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莫斯科大火》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除了大仲馬,這場戰爭同樣被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寫在了他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裏。

有趣的是,幾乎是整整129年後,同樣一場戰事又在西歐和俄國之間展開了。不過這次交戰的雙方是納粹德國和蘇聯。這場開始於1941年六月22日的軍事行動,名叫巴巴羅薩行動,今年正好是它的七十五週年。

行動開始前,希特勒想他的祕書博爾曼指出:“一年之後,美國就會參戰。爲了應付美國,我們必須得有更多原材料。這些原材料都在東方。所以這塊重要地區我們必須得拿下。這樣,英國就不能夠再對我們之間和平相處抱有希望了。這是,美國人再想介入就晚了。我們得儘快攻打俄國。”

希特勒把這次行動以日耳曼大帝巴巴羅薩命名,成爲巴巴羅薩行動。

於是當時的德意志國防軍把精力集中在東部戰線。被納粹波蘭和猶太囚犯被要求修築一條穿越波蘭的大路,爲日後將士兵運至蘇聯國境線做準備。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德國士兵入侵蘇聯

然後,幾乎同樣的歷史上演了:希特勒對蘇聯突然發起進攻,又是一次不宣而戰。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與拿破崙不同的是,希特勒的軍隊沒有進入莫斯科。當年七月27日,德國將軍古德里安率領隊伍正向莫斯科開進。當時希特勒要求他轉道向南走,去進攻工業城市。古德里安不同意,但也只能服從命令。這樣一來,進攻莫斯科的行動推遲到了十月份纔開始。蘇聯軍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做了更加充分的防守和反攻的時間。同時,莫斯科的十月已經開始入冬了,寒冷也成爲納粹的屏障: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1941年,德國士兵騎車進入諾夫哥羅德。

十二月四日到五日夜間,氣溫從零下4度陡降到零下35度,而德國士兵們身上穿的,還都是夏天的衣服!另外,德國的坦克等器械裝備,也因爲嚴寒而停止運轉。因此,從1941年底到1942年一月,納粹軍隊只得往後撤,傷亡人數衆多。從此蘇聯軍隊迎來了勝利的轉機。

因爲和1812年的拿破崙戰爭有很多相似之處,在1941到1942年之間的冬天,有人在紙上就寫下簡簡單單“1812”這個年份貼在歐洲納粹佔領區大街的牆上,表達對納粹的抗議。當年蘇聯列寧格勒被納粹包圍時,斯大林給城內居民下發《戰爭與和平》,用歷史著作給困難中的蘇聯人民以必勝的信念和勇氣。

兩次戰爭,寒冷的天氣都幫了俄國的大忙。從西方來的侵略者,紛紛從哪來回哪去。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七十五年前,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

戰爭使人們流離失所

在這兩場戰爭的週年之際重讀這段歷史,更讓我們看到如今和平的可貴。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