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作爲老百姓,最大的期望就是能碰到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因爲好官不貪贓枉法,能爲民做主伸冤,懲治那些胡作非爲的地主,巨賈和惡霸。可是在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好官,他爲官勤政,受百姓愛戴,可是當上司要給他升官時,卻被當地的百姓所阻攔,最終一輩子都窩在那個小小的縣城,做他那小小的縣令。

他就是西漢的焦贛(Gòng,或作“焦貢”)。焦贛是河南商丘人,雖然出生於貧民之家,但自幼發憤苦讀,涉獵廣泛。後來他一邊教書,一邊研究《易經》,並在《易經》中得到了常人所不能發現的奧義。這也讓他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經常爲當地百姓做些善事,爲當地人所稱頌。

一次外患一次內亂,讓此國僅憑條約獲得中國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梁敬王劉定國看到焦贛受民稱頌,又能未卜先知,對他十分欣賞與寵幸。拿出自己的錢來讓焦贛學習《易經》(供其資用,令極易學)。等到焦贛大成之後,被劉定國任命爲自己封國內的郡吏。漢昭帝時期,經梁敬王推薦,焦贛調到小黃縣做縣令去了。

那時小黃縣盜賊盛起,非常猖獗,上任縣令圍捕了好幾次都沒結果。做了小黃縣令後,焦贛便將他那未卜先知的能力發揮的淋淋盡致:每當盜賊想幹些勾當的事時,焦贛便提前派人在盜賊作案的地點上早早的蹲守,等盜賊一犯案,立馬全部逮捕。

一次外患一次內亂,讓此國僅憑條約獲得中國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經過幾次大規模的圍捕後,小黃縣的盜賊再也不敢在此地犯案,紛紛逃往別處。小黃縣的治安因此也大爲好轉,路不拾遺。焦贛爲官勤政,愛恤民衆,培養賢吏,又用其善佔之術“化行縣中”,爲郡縣中的百姓辦事。因此他深得民心,受民愛戴。

後來由於政績突出,劉定國準備對焦贛遷舉與升官。當小黃縣的百姓聽到焦贛升官的消息時,哭天喊地的阻止,還“三老官屬”皆上書請願,摯意挽留。朝廷與劉定國也只能順從民意,讓其續留在小黃做縣令,最終死在了任上。

一次外患一次內亂,讓此國僅憑條約獲得中國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倘若焦贛升官了,管理的範圍也就大了,能照顧的百姓也就更多了,可是小黃縣的百姓卻不明白這個道理。當焦贛的升官之路被小黃縣百姓所阻時,不知道他是喜還是悲。可能這就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吧。(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