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人生分爲三個階段,青年、中年和老年。青年時期的我們因爲無知所以無畏,有一顆炙熱的心去面對所有未知的事情。在青年早期,社會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既神祕又新鮮,初生牛犢的我們毫不畏懼,不懂經營人際關係,不怕得罪任何人,一個勁兒地向前衝。

三十歲後,我們漸漸步入中年,我們已經在社會摸爬滾打許多年,懂得人情世故,理解冷暖自知。我們不再像之前那麼魯莽,學會了理智地看待事情,想要家庭和事業都能立住腳。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着自己的而立之年。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五十歲後,人過半百,我們慢慢的踏入了老年,在頭五十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雨,也看過了很多次彩虹。我們深切地知道究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風塵僕僕,用一雙歷經人間滄桑與喜樂的眼睛審視着後輩人的所作所爲,用自己的打拼換來的經驗來爲後輩人作示範,爲他們鋪平道路,少走一些彎路。人過50,不爭不搶,柴米油鹽就是我們一直在享受的生活。

老祖宗說:“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意思就是如果你那時還一貧如洗,就不要管教育隔代人的事了,也不要管超出能力的事情了;反之,如果那時你是富貴人家,你可以盡己所能幫助一些沒有能力通過自己雙手掙錢的人,但是千萬不要幫不懂感恩的人和勢利眼。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50歲之後,我們已經生活了大半輩子,也奮鬥了大半輩子,如果只能保障自己的基礎生活,那麼不得不說,我們前半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們的金錢只能保證我們能夠生存下去而不是好好地生活。所以,我們的奮鬥經驗在後代人看來就是不值得一提的空談。

生活在貧窮環境下的我們就沒有立場向後代灌輸不成功的經驗,沒有必要讓後輩人走你走過的老路。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並且,50歲之後的我們在體力、腦力各方面都比不上年輕人,符合我們年齡的工作職位也少之又少,所以,在現實面前我們不能充當大爺,面對超出能力的事情,我們不能像從前一樣迎難而上而是知難而退,不要與它死磕到底,否則在那個年紀且又一貧如洗的我們只會一敗塗地。

相反,如果我們通過自己前半輩子的努力奮鬥,實力加上運氣賺得了不少的錢財,並且財富累積能夠讓我們50歲之後仍能夠被稱之爲富人,那麼我們就有資格向後輩人傳授經驗,與此同時,還可以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其他人。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在人世間,很多人雖然有一顆熾熱的人去爲了自己的人生奮鬥,但卻奈何命運不公,讓他們根本沒有機會爲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對於這一類人,在我們富餘之時,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

這樣一些不被老天善待的人羣裏,大部分人都是心善、人品好的人,但是也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不懂得感恩和勢力,他們把其他人對他的幫助當成是理所當然,他們圓滑世故,喜歡攀龍附鳳。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人品好,一個人能力再高,但人品不好就絕不會得到旁人的支持。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人生在世,要學會量力而行,不要一股腦地衝在最前面,也不要畏畏縮縮地躲在最後面;要學會感恩,人總是要一個人成長,但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磨難,會遇到好心幫助自己的人,我們要記住那不經意間的善意,也努力成爲一個善良的人;

要學會一視同仁,對於能力差的人,我們不能鄙視他,要拉他一起進步能力強的人,我們要向他看起,努力與之持平,而不是一味地攀附。這些都是50歲之前該養成的品行,也是50歲之後選擇幫助的原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