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農村娃闖出生態致富路

近年來,在黨中央精準扶貧的號召下,各地成功人士紛紛響應,參與到“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他們用行動踐行弘揚了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帶領父老鄉親踏上致富道路,助推家鄉經濟發展,我縣壯家小夥李躍便是其中一員。

顧客

有些時候想嚐嚐家鄉的味道,想嚐嚐馬關的味道。所以就來這家來喫,嚐嚐味道。總體來講在昆明這個地方這家是比較正宗的一家馬關味道。對對對,我們家庭聚會是經常來這個地方。

顧客

味道、還有這些他做得都挺乾淨,而且喫着也特別入口,就是味道特別好,特別這些土雞都是挺不錯的。

顧客

這個味道的確不錯,我經常帶小孩子來這裏喫的。

這是一家位於昆明市西山區金亞商業中心路段的原生態蕁麻土雞館和原生態野菜館,它是由壯家小夥李躍和朋友在2016年底共同投資經營的,餐館主要經營火鍋純土雞加野菜和馬關壯族的特色炒菜。每天的這個點,是李躍最爲繁忙的時刻,穿上工作服、帶上廚師帽、走進廚房、在近40度高溫的環境下開始了一下午的工作。

創業者 李躍

每天就是兩點左右就過來準備食材了,主要是要採集,完了以後到三點左右就開始檢查衛生,還有根據客戶定的量來配餐,每天成爲了我的一種習慣,每天必須要在廚房,因爲在客戶開餐之前必須要把這個廚房的品質做好,才能上菜,這是做我們做餐飲最基本的一個前提。

李躍告訴記者,餐館主打的是原生態的產品,土雞、蕁麻、大黃藥、紅香芹、川芎等所有的食材都是來自家鄉,確保了馬關當地的特色美味。

創業者 李躍

所有的土雞都是來自馬關的夾寒箐麼龍村,亞熱帶香蕉林裏邊放養了一些純土雞,野菜是我們下面有一個合作社,全部是我們的農戶,就是貧困戶來幫我們種植。我們跟他們籤合同來收他的野菜,野菜有些是種植的,有些是收的,有些是去山上挖的。

經過2年的經營,李躍的餐館在昆明當地頗有名氣,由於餐館裏選用的土雞均爲馬關本地土雞,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脂肪含量較低,屬於高蛋白肉質,而蕁麻、大黃藥、紅香芹、川芎等這些藥食野菜味道鮮美,深受食客青睞,從田野到餐桌,食客們完成了一次原生態食材的旅行。

顧客 

就像土雞這些還有這些野菜,只有在馬關纔可以喫到,在昆明喫不到,現在可以在昆明喫到這些味道感覺還是很幸福的。喫了以後感覺還是可以,和家鄉的味道是一樣的。

顧客 

在昆明能喫到馬關這個土雞還是很不錯的。他們家這個味道做得很好。我們都是朋友經常過來喫。野菜都很可以,很新鮮。對身體都很好。

出生農村的李躍告訴記者,自己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從事過房地產營銷工作,也曾成立過房地產公司,不過由於各種因素,李躍最終放棄了這條道路轉而投身於餐飲行業,依靠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致富成功路。成功後的李躍並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充分利用自己經營的兩個餐館促推貧困戶脫貧。

創業者 李躍

現在回到老家就特別的有情懷,然後每一次回到家看到我們村子裏面的那些村民,看着他們的這種想得到什麼東西的眼神的時候,我就想我一定會爲他們做點什麼。所以我就想着讓城市裏邊的人喫到最原生態的食材。讓農村裏邊的人,特別是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我中間做一個橋樑。

李躍說,談到喫,他自己也是個真正的喫貨,爲了既能讓城裏的消費者喫上健康、生態、地道的食材,又能讓當地的貧困羣衆通過出售原生態食材脫貧,李躍每個月都會不定期回家精選食材。

創業者 李躍

我每個月會不定期回來看大家,然後主要是來看種植和養殖的情況,像養殖我們是保證必須要是本地雞,純放養的土雞纔行,像種植類,紅香芹、蕁麻、還有川芎這些,我們保證不用化肥和農藥。

爲了能夠更好的與市場對接,增加食材的附加值,當地成立了馬關縣布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羣衆栽種的積極性。這幾天,建檔立卡貧困戶權美珍正在忙於採收紅香芹和川芎,權美珍告訴記者,紅香芹每市斤的收購價爲3元、川芎爲每市斤3.5元,由於經濟效益可觀,栽種簡單、易於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原本河邊的這2分玉米地,現在改爲栽種紅香芹和川芎,這些綠油油的生態食材將源源不斷的供應給李躍的生態火鍋店,呈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建檔立卡貧困戶 權美珍

我們這塊地栽紅香芹,一個月要收兩三次,一(市)斤3塊,川芎一(市)斤6塊,一個月得收兩三次,還要去山上找蕁麻來賣,一月有四五百塊錢。

目前蕁麻的收購價爲4元每市斤、大黃藥和其他野菜爲2.5元每市斤。李躍告訴記者,土雞作爲生態火鍋點的主要食材,選材也最爲講究,土雞要選擇原生態放養的,不餵食任何飼料的。羣衆們聽說李躍有意專門採購本地的土雞後,紛紛在家養起了土雞。

羣衆 李朝海

我家養的土雞總共有四五十隻,銷售給合作社,合作社來收,價錢比市場上的還要高五六塊錢。

李躍常說:“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纔算富。”是家鄉這片熱土給了他創業的機會,他願意爲家鄉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018年,李躍與馬關縣夾寒箐鎮簽訂幫扶協議,結對幫扶麼龍村委會。現在,李躍家鄉的許多貧困羣衆在看到致富有希望後,加入合作社的人員正逐步增多。

創業者 李躍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想通過市場還有合作社,還有基地和農戶結合起來的這種模式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

記者:袁德波 

通訊員:池榮穎

編輯:豐靖霖

責編:王開敏

喜歡別忘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