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十週年時的中國人民海軍,雖然已經擁有了從蘇聯購買的4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和一批獵潛艇、導彈艇、魚雷艇,還有依靠自己力量蒐集修復的10多艘老式護衛艦和一批炮艦、炮艇,但這樣一支艦隊即便跟輸得乾乾淨淨的戰敗國日本相比都還不如。日本在1955年成立海上自衛隊,到1959年已經接收了美國援助的4艘驅逐艦和20艘護衛艦,在噸位、航速和火力方面都超過了我軍。1950年在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果斷決策後,美軍又緊接着宣佈由第7艦隊封鎖臺灣海峽,並一而再再而三地騷擾我國近海。除此之外,美軍又利用二戰大量的剩餘裝備,開始武裝臺灣國民黨海軍,也讓蔣軍艦艇開始頻頻襲擊我方近海目標。

人民海軍在剛剛誕生不久就面臨着強敵的壓迫。

人民海軍在建軍初期,由於我國一窮二白的國情條件,採取了“空潛快”掛帥的裝備建設方針,這個方針被證明花費不大的而且是相對有效的。我軍快速裝備起來的護衛艇和魚雷艇部隊頻頻出擊,給海峽對岸的蔣軍艦艇以沉重打擊。常規潛艇部隊的建設也在50年代中後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6603型常規潛艇在上海造船基地已經具備了批量來料組裝的生產條件,這是在舊中國想也不敢想的巨大進步。

我國按照蘇聯圖紙自行組裝的03型潛艇

50年代末,我國的原子彈工程已經推進到關鍵階段,與此同時,熱核武器——氫彈以及核彈頭與地對地導彈的結合的試製也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美國海軍在1954年1月對外宣佈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隨後,蘇聯、法國、英國也相繼擁有了自己的核潛艇,而同樣作爲大國的中國爲什麼不能擁有自己的核潛艇?這是以毛主席爲首的新中國領導人掛在心頭的一件大事。1958年6月,隨着我國第一座實驗型原子能反應堆開始運轉,一直縈繞在主管國防科技事業的聶榮臻元帥心頭的一個想法終於成熟了:中國要研製自己的導彈核潛艇!6月27日,聶榮臻元帥親自起草了一份絕密報告——《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核潛艇的報告》。這個報告一送上去,當即就得到了批准。從此,研製導彈核潛艇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科研項目,在中國大地上祕密拉開了序幕。

但是到了三年困難時期,爲度過難關國家必須果斷縮減各方面開支。根據“縮短戰線,任務排隊,確保重點”的方針,在經費不足的困難下,海軍不得不集中力量仿製改進迫切需要的幾種常規艦艇。我軍核潛艇的研製工作不得不暫時下馬。中央專委在1963年3月決定,在國民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只保留一個由50多精兵強將組成的核動力研究室,繼續從事核動力裝置和艇總體設計等長期關鍵項目的推進。要承接第一艘核潛艇研製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僅僅50多人顯然是太少太少了,但以總師彭士祿爲首的核動力研究室堅信核潛艇工程還會有重新上馬的一天,暫時的下馬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在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仍有着一小羣中國人在不斷努力,日以繼夜地在爲核潛艇工程作理論上的準備。

核動力潛艇第一任總師彭士祿院士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地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仿製改進的魚雷快艇、導彈快艇、獵潛艇和中型常規動力潛艇也相繼取得成功。這標誌着全面進行核潛艇研製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此時我國的核潛艇工程——09工程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直接關懷下已再次上馬,1965年3月20日,中央專委批准核潛艇工程重新啓程,這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研項目在中國大地祕密展開。

人民海軍要建設一流的戰鬥力,必須有自己的殺手鐧,圖爲毛主席視察華東軍區海軍。

以我國當時還不夠強大的經濟能力,很多人對同時開展這麼多大型高精尖國防項目仍然抱有一種猶豫的態度。即便海軍內部,也有不少同志認爲核潛艇工程可能擠佔本來就不多的海軍經費,讓“空潛快”的力量建設的步伐減速,而且核潛艇在美國也是新事物,我們自己搞到底多久才能具備戰鬥力是很難說的。

但事實已經證明,黨中央和毛主席是站在民族和世界高度看待覈潛艇的問題的,以我國尚在初步發展的國力,短期內沒有足夠的經費建設足以和西方列強匹敵的海上武裝,但如果我們手裏有了核潛艇,哪怕是不夠完善的核潛艇,我軍在各國海軍中的地位也將完全改變。

我國於1958年建成的首座實驗性反應堆

但核潛艇工程系統複雜,涉及的配套設備和裝備極多,工程的難度和風險都非常大,到底我們應該先發展一個什麼型號的核潛艇呢?經過二機部和六機部多次反覆會商,終於確定了我國核潛艇研製的總體技術路線,即先研製工程難度較低的魚雷核潛艇,第二步再以成功的魚雷核潛艇爲母型設計和建造出導彈核潛艇。與此同時,中央專委也明確了研製核潛艇的三原則:一是大力協同;二是立足國內;三是第一條核潛艇既是試驗艇,又要力爭能夠作爲戰鬥艇交付使用。

參與〇九工程的協作單位數以千計,我們可能千百次走過他們的門前卻不知道他們爲國防事業做出過那點點滴滴的貢獻,圖爲瀋陽水泵廠老廠門

從1958年起,核潛艇研究團隊就已提出過我軍核潛艇的多種總體基本設計方案,其中有利用033型常規潛艇加裝核動力艙段的,也有在033型基礎上進行整體放大的設計,還有仿照美國和蘇聯第一代核潛艇的鯨形外形方案。1966年夏秋,魚雷核潛艇總體的擴大設計完成,最終確定了單堆、單軸、單槳和水滴形艇型的總體方案,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091型核潛艇的大致外形。

描繪196陸上模式堆工程的《東風浩蕩——中國核動力之源》,原畫由趙國璽老先生繪製

核潛艇的心臟是動力裝置。爲了確保核潛艇核動力裝置的可靠性和降低工程風險,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提出應先建造一個陸上模擬堆,經過試驗和連續運轉證明沒有問題後,再把堆複製到核潛艇上去。經過周總理和聶帥拍板,爲了核動力潛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須建立陸上模式堆。根據毛主席批示,解放軍派出大批部隊支援陸上核反應堆試驗場的基本建設。到1969年下半年,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終告完工。

包括上海電機廠等十多家單位的上海機電企業也曾爲爭氣工程添磚加瓦

1970年4月,數萬臺設備、數不清的零件聯在了一起,一個龐大、複雜、精密的核動力系統建成。5月1日,陸上模式堆開始試車,並在當年6月份實現了首次熱臨界。同時在4月初,遠在造船廠的核潛艇首艇勝利完成了試水試驗,經過兩年多的建造,鋪設了100多公里長的管線,安裝了由數百家單位提供的2000多臺各種設備,首艘核潛艇終於初具規模。

舾裝中的1701艇

洛陽軸承廠爲新艇提供了大量配套件

1970年12月26日,人們特意選擇了毛主席誕辰日這一天,把中國人依靠自己力量研製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1701艇(即後來的401艇)送入水中。第二年的1971年4月,1701艇開始進行繫泊試驗。9月初,核潛艇完成碼頭繫泊試驗,1971年夏天,首艇的核動力裝置首次實現了熱臨界,7月1日首次實現了艇載核堆核動力發電。1972年8月15日,在經過一系列縝密細緻的檢驗和測試後,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首次駛向試驗海區,開始進行航行試驗。

1701艇在航行試驗中

1974年8月1日,經過多次成功完成試驗任務後,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我軍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爲“長征一號”,並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號召全體指戰員“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這光榮的“長征一號”,就是服役於今天停泊在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的401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