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年,中國賽車高地“蒸蒸日上”

本版攝影 顧力華 本版製圖 張繼

燒腦的選胎、進站策略,加上一連串的碰撞、超車、罰時,2018F1中國站大獎賽迎來了一位新冠軍:紅牛車隊丹尼爾·裏卡多站上最高領獎臺。可惜法拉利,正賽頭排1-2起步,最終只拿到第3、第8。

不過維特爾憑藉前兩站的連勝,在車手積分榜上依然比第二位的漢密爾頓多出9分。今年正值F1運動落戶中國15週年,15年唯一的“全勤獎”車手阿隆索,也在上海成功拿走6分,更完成了離開法拉利之後,對法拉利的第一次賽道超越。

紅牛零失誤

裏卡多“鞋飲”

39歲的基米·萊科寧依然在F1擁有一輛最快的賽車,據說是因爲法拉利的頭號車手維特爾“哥們兒”情深,拒絕車隊給他換搭檔,一年年壓着車隊跟芬蘭人續簽合同。

但就這樣的關係,從去年的新加坡站,到上週的巴林,再到昨天下午的F1中國大獎賽,不到半年維特爾已經三次在起步階段切隊友的線路。新加坡站粉碎性打擊,1-3起步帶回0分; 巴林站法拉利頭排的壟斷優勢,也因維特爾的切線,萊科寧的位置被梅賽德斯奔馳的博塔斯插入。中國站大獎賽簡直是巴林站的重播,不過萊科寧更慘,不僅被博塔斯插隊,還被紅牛的維斯塔潘壓到身後。

比賽的高潮發生在43圈之後,維斯塔潘犯了跟巴林站激進超越漢密爾頓同樣的錯誤,強超另一位世界冠軍維特爾,並再次引發碰撞。這回兩輛賽車雖然沒退賽,但維特爾最終僅收穫第8,維斯塔潘罰時10秒後,落到第5。“他已經不年輕了。”被坑下領獎臺的維特爾如此評價,比上週漢密爾頓直接說“白癡”還是溫和許多。

最後必須誇誇紅牛車隊,起步壟斷第3排的紅牛兩輛賽車,比賽中段爲觀衆貢獻了精彩的連續超車秀。而車隊無論在輪胎選擇、還是進站策略及操作上零失誤,都讓這個冠軍實至名歸。而站在領獎臺最高處的裏卡多,也沒忘記“鞋飲”,坐在電視機前的觀衆都如同品嚐到了冠軍的滋味。

從熱鬧3天

到每年300天活動

雖然週五、週六天氣突然轉冷,更伴隨不小的雨水,以致於商貿區的車隊外套都脫銷,但2018F1中國大獎賽3天累計到場人數依然達到14.5萬人次,其中入場觀衆14.5萬人次,和去年持平。雖然這個數據,相比F1中國大獎賽元年“26萬”的累積入場人次,難以企及。但觀衆素質卻着實有15年的差距。如果說2004年的觀衆,80%不懂賽車,持的是一張“身份票”,那近兩年的車迷,80%都是實打實的真車迷。

入場人數絕對數量不及高峯時期,卻又一票難求的最主要原因,是上海國際賽車場幾年前拆除了B、D、E 三面臨時看臺。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副總經理、上海久事國際賽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亦斌表示,近期暫不考慮新建永久看臺,首先還是夯實市場。至於未來B看臺是否建成固定看臺,還要綜合考慮承重、對賽道沉降的影響等多方因素。

談及F1中國大獎賽15年的發展變化,楊亦斌認爲,賽道定位準確是上賽場經營成功的重要原因。“10年前賽道還挺空閒,爲此也有一些詬病,說我們建一個賽道就爲了3天。我們也在內部分析,怎麼能讓賽道熱起來。後來找到兩條優勢:首先,F1品牌標籤;其次,賽道的神祕感,不對公衆開放。基於這兩條,我們與廠商廣泛合作,也是乘着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東風,最忙的一年我們賽道使用了314天,連維護保養的時間都沒有。”

楊亦斌介紹,2013年後久事賽事重新考慮定位,賽道姓“賽”,引進WEC、CTCC、WTCC等賽事,着力培養賽車文化,也拒絕了一些商業活動,將全年使用時間減少到290-300天,其中比賽80-90天。有“F1”背書、也得益於上海國際賽車場精心的品牌維護,使得賽場在中國賽車業內成爲一塊高地。就像F4主辦方、銘泰賽車總經理王峯所說:“現在中國的賽事,不放在上賽場就不夠主流,這裏就像一塊身份認證。”

同時,上海國際賽車場也在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每年十一長假期間,嘉定自行車賽會在“上賽道”舉行。2015年1月1日,首屆蒸蒸日 上迎新跑舉行,至今已有4屆,成爲需要搶名額的熱門跑步賽事。“蒸蒸日上迎新跑,參賽的不僅是跑友,還有很多車迷。進來後親吻賽道,這裏有他的熱愛,他的激情在。”楊亦斌說,還有哪些運動能引進上賽場,他們依然在探索。

近300天的活動,每年爲上海國際賽車場帶來超過40萬人次的人流量,這也提升了上賽場的無形價值。如今上海國際賽車場有官方輪胎米其林、指定潤滑油美孚等近10家合作伙伴。楊亦斌透露,賽場的無形價值收入已經與租賃賽道的收入齊平。

F1歷史第1000場比賽

明年有望落上海

回顧F1中國大獎賽15年,楊亦斌認爲,最特別的還是今年。與FOM (F1管理公司)的新三年合同,猶如一個里程碑,開啓了一個新時代。

FOM新老闆、美國自由媒體集團拿出了當年大衛·斯特恩抱着NBA錄像帶,守在央視門房推銷賽事的熱心和誠意,與久事談了一個“新三年合同”。作爲F1中國大獎賽運營方的久事賽事,第一次擁有了自主招商的權益。而且先招商,再談分成。“伯尼時代管競賽一個人、管商務一個人,就比賽周能見到,我們之間的合作沒辦法精耕細作的。但現在FOM團隊都變了,F1中國大獎賽之前,FOM的對接人已經來了上海6次。”從談判全程到賽事期間的合作,楊亦斌深切感受到自有媒體集團對本地推廣的看重。“商貿區從來沒有像今年那麼熱鬧,包括在嘉裏中心舉辦的F1嘉年華,FOM投入非常大,而伯尼時代是從來不會投的。”

“新三年合同”,自由媒體集團相比伯尼,最大的妥協就是同意舉辦權和播出權分離。過去F1中國大獎賽之所以申辦費高昂,很大一塊是電視轉播權。但在中國市場,版權的價值體現不出來,只能成爲賽事運營方的負擔。但自由媒體集團在瞭解中國國情後,最終同意免費與中央電視臺合作,CCTV5也時隔5年之後再次開啓F1全賽季的直播(CCTV5播6場,其餘場次在CCTV5+頻道播出)。同時,五星體育和廣東電視臺體育頻道和騰訊體育平臺也被授權直播F1。

出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FOM 有意將明年F1歷史的第1000場比賽放在上海舉行。“如果成功,這無疑是在中國宣傳F1文化一個特別好的契機。FOM也希望將這個大的節點,儘可能做成一個影響力最大、效力最大的事件。”楊亦斌如是評價。

下一步要期待

中國車隊,中國車手

談到“F1中國大獎賽15年”這個話題,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主席、F1中國大獎賽組委會副主任詹郭軍舉出了一系列的數據:15年前,中國賽車運動非常單一,全國的錦標賽系列就一個拉力賽,場地賽都沒有。如今已有18個錦標賽,門類齊全; 當年一年十幾場比賽,去年120場;當年一兩百位車手,現在近1萬名車手; 當年4條賽道,現在10條,並以每年2條的速度在遞增。不過詹郭軍認爲,F1中國大獎賽對中國賽車運動最大的貢獻,還是“建立了中國場地賽的技術團隊和技術隊伍”。“爲了F1,2003年我們開始做大量基礎性工作。指揮系統、組織系統在F1之前組織去國外看了5站F1比賽,回國辦了67屆培訓班,是中國最大規模的裁判培訓,培訓近2000人,前後差不多半年。可以說,從16年前我們才真正建立了自己的隊伍,這些人構成了中國現在場地賽事的技術骨幹。”詹郭軍說,“F1 每站近1000個裁判,當時有些重要崗位還請外方人員,現在賽道里已經沒有一個外方了。如果不是F1,我們根本不可能那麼大規模地培訓技術人員隊伍。而這個團隊,對中國賽車運動絕對是非常大的推動。”

但F1落戶中國大獎賽15年,中國的F1車手還是沒出現,不失爲一個小小的遺憾。詹郭軍認爲,比起中國車手,先有一支中國車隊會快一些。“開F1賽車不僅要實力,也要看緣分。日本、印度的車手就一定具備開F1的能力嗎?一旦我們有了自己的車隊,中國車手進入F1的時間就會大大提前。”詹郭軍透露,現在有意進入F1的中國

車 隊不止一家,“這幾家就看誰下手快了。真有了F1中國車隊,中國大獎賽的氛圍又不一樣了。有中國隊,觀衆就有主場的感覺。這件事兒國際汽聯主席託德已經談到很多次了,他也非常希望中國能有一支F1車隊。”

帶動嘉定汽車產業

進一步走向世界

嘉定區旅遊局局長封建華,是看着上海國際賽車場從2003年的一片農田,變成嘉定新城中心的。“賽場影響着城市建設佈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地鐵包括嘉定新城規劃都是依託賽車場板塊建起來的。”

F1中國大獎賽,對嘉定商旅市場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酒店。賽事期間平均客房率達到95%,15年來更有皇冠假日、喜來登、萬豪、凱悅四家高星級品牌酒店入駐。近兩年,車隊和車手不再“捨近求遠”住市中心,紛紛住回嘉定。此外,封建華介紹,嘉定的經濟型酒店數量,在上海各郊區也是最多。她更提供了一組數據:2005年全區接待遊客226.6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4.46億元;到2016年接待遊客1879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00.9億元。

F1中國大獎賽,對嘉定最大的貢獻,還是帶動了整個汽車產業。“上賽場建造的同時,一座圍繞汽車主題形成的集生產、研發、貿易、賽事、博覽和文化旅遊六大功能爲一體的綜合性汽車城、安亭國際汽車城也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上汽之外,沃爾沃、保時捷等製造商紛紛加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也落戶嘉定。我們下一步是要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我們認識到上賽場區域已經成爲中國汽車文化發祥地和高地,2011年開始與F1同步舉行的汽車文化節,就是致力於汽車文化的培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