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貞觀廣場璀璨燈火的映襯下,陝西大劇院早已與之融爲一體。這座我國西部地區建設規模最大、硬件水準最優、科技含量最高的完整仿唐綜合演藝建築,以它古樸大氣、壯觀的的身姿成爲了陝西最具文化魅力的新地標。近日,該項目榮獲2018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建二局三公司作爲它的締造者,在現代技術與古典藝術的完美結合中,仿若時空穿梭般夢迴大唐,創造了一個華麗的“古典神話”。

大劇院的觀衆看臺分爲三層,高低錯落近20米,豪華氣派,它上面兩層鋼結構懸挑看臺跨度7.8米,雄冠陝西省,而它水平變形數值設計控制在2毫米內,遠超8毫米常規偏差值。

“7.8米懸挑跨度,變形柔韌性很大,但凡一個細節不慎,都會造成不可控的變形,哪怕是微微的變形,2毫米都會化爲烏有,在我19年鋼結構施工生涯中從未遇過,”項目鋼結構經理左樹生說道。針對這一難題,他採用了非常規手段。他從“大腦人才庫”裏經過優劣對比,挑選組建了一支由鋼結構技術員、焊工技師、計算機工程師和本人組成的四人精幹“特種專業團隊”。

在大劇院二層斗拱下方,206根高5至6米的中型仿唐裝飾柱與格柵、假窗相連,組成二層古色古香的仿唐建築外牆。這些仿唐飾柱混凝土澆築而成,外刷仿古漆,多數爲1/2圓弧,還有1/4、3/4圓弧,屬異形柱,垂直誤差不超過3毫米,施工難度不容小噓。

斗拱位於立柱和橫樑交接處,沒有斗拱就不叫仿唐建築,它是古建築中最複雜、最具智慧、最廢心力的榫卯結構,具有承重和建築美學裝飾作用。大劇院的斗拱按照古建築最高規格建造。3種形式、360個,共同組成了斗拱整體造型,是大西北衆多仿唐建築中斗拱數量最多的建築。其中,轉角鋪作最爲複雜,它的鬥、拱層層相疊達到7層,外挑3.5米。

據悉,每個斗拱由鬥、拱、昂、升組成,有500多個GRC板等零部件組成,爲了提高工人安裝效率,項目部化繁爲簡,用GRC裝飾板和角鋼做出了一個1:1大小的模型,把斗拱的拼裝步驟、施工工藝完整展現了出來。每個零部件出廠前都貼上二維碼,裏面錄入BIM模型信息,用不同顏色區別零件在斗拱裏所處的位置。工人在現場只需掃下二維碼,即可知道所有信息。(光明融媒記者溫源 通訊員 聞江 李冰)

[責編:徐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