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電腦灌溉、滴灌精確施肥、智能控溫大棚……這些讓沙漠里長出綠色蔬菜的以色列高科技農業技術,如今在河南省內鄉縣中以高效農業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園都能見到。該園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讓高效農業成爲河南內鄉的一張新名片。

中以高效農業示範園園區

1月5日,“食品安全中原行”採風活動走進中以高效農業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園,深入國際範、科技範十足的園區蔬菜大棚,探祕論“棵”售賣的蔬菜是怎樣被培育出來的。

在水培生菜大棚,種菜的田埂沒了蹤影,卻多了一個個像水池一樣的營養池。棚外雖已是寒冬,棚裏依然綠意盎然。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每個營養池上有近百塊泡沫板,每個板上整齊培育15棵生菜,這些生菜通過根部接觸營養液汲取養分。

中以高效農業示範園水培蔬菜

據瞭解,在水培大棚裏,蔬菜從種苗到長成只要28天,比傳統的蔬菜生長期縮短近10天。在無菌無農藥環境下生產的以色列“莎拉女皇”生菜像花朵一樣,可直接食用、不僅爽口,而且營養豐富。全年不間斷循環生產,高效高產,更是有機綠色食品。據介紹,3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可年產40萬顆生菜,年產值200萬元,利潤可達90萬元。

截至目前,該園區建成項目均順利投產,其核心生產區實現了番茄200噸、小番茄100噸、生菜40萬棵的產能,產值達600萬元。以色列育苗室全年育苗產能600萬棵,產值達500萬元,6箇中式暖棚實現反季節果蔬產品產能50噸,實現80萬元的銷售額。

中以高效農業示範園蔬菜大棚

在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園區還通過提供種植技術、優質種苗的方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已帶動園區周邊20餘家農戶常年從事綠色有機蔬菜的種植,戶均增收3萬元。

與此同時,該園積極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工作,通過 “3+N”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3”即資產收益、轉移就業、服務外包,“N”,即金融扶貧、教育扶貧、訂單扶貧、消費扶貧等精準扶貧途徑。僅2018年,園區通過勞務外包方式安排貧困戶參與園區建設、運營,達300餘人次。通過轉移就業方式爲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餘元,助力他們脫貧。

中以高效農業示範園番茄大棚

中以高效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是河南省內鄉縣與世界上現代農業最發達的以色列索力農業高科技公司共同實施的高端設施農業項目,由河南牧原集團、內鄉縣政府與以色列索力農業高科技公司合作設立。自2017年1月開工以來,該項目已投資4000餘萬元,到 2020年示範園預計總投資將達1億元。

用科技“武裝”農業生產的背後,是內鄉縣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範帶動當地農業轉型升級的思路。

作爲南陽市首家成功培育水培蔬菜的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未來,中以高效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將建設成爲集現代農業技術示範推廣、優質蔬菜生產銷售、農業觀光旅遊等爲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區,形成具有以色列風情的特色小鎮,爲南陽市現代農業強市發展探索出新路子,繼而實現中以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光明融媒記者丁豔通訊員江兵)

[責編:徐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